沒有人像我,我也不像任何人──「我是一個,他們是全部。」
《地下室手記》是杜斯妥也夫斯基創作上的轉捩點,他從前期沉浸在小人物的人道悲憫、心理關懷中穿透而昇華,成了預見人類悲劇的哲學思想家。他「彷彿」藉由這部小說告訴我們當時最缺乏而卻是世上最可貴的東西──個性,又「彷彿」藉由小說主角的任性來諷刺失控的個性導致規範崩潰、社會瓦解,並提出一連串刻薄的質疑圍繞在這些看似矛盾的議題上,來拷問讀者。
為什麼你們堅信只有幸福才對人有益呢?……或許,痛苦對人來說也一樣有益?
小說談到個人對抗群體,講到群體盲從自然規律,到個人自我意識覺醒的信念重生的過程,透過「地下室人」這個杜斯妥也夫斯基創造出的文學形象表現出來,他象徵一個退縮到自己內心角落的文明邊緣人。他「有意識」地將自己埋進心裡的地下室,而與群體的關係,一是在思想上辯證,二是在社會上吵架。小說即依此分為對比鮮明的兩篇,作者頗自豪地稱這類似音樂上的變奏形式,且兩者互補相得益彰。
首篇中,地下室人是一個看似精神分裂的中年退休公務員,用獨白方式談自己縮到角落的原由,憤世嫉俗又時而矛盾地貶低他人或自己,他自問自答暢談道理,從自己有病不看醫生談起,開始哲學性地扯到人的意識、利益、意志、理性、自然規律、欲望、自由、侮辱及痛苦的必要,它們種種既包容又矛盾的關係在他叨叨絮絮的詞語中,彷彿咒語似的從他口中不斷吐出,著實讓人既驚奇又直冒冷汗,如此高懸的心情轉至第二篇,卻是落到現實生活中「侮辱與被侮辱」的爛泥裡,他回憶起從前年少的學校生活至成年工作時的羞恥記憶,簡直是一路不斷被人侮辱的成長史,轉述了三個生動有趣的事件:讓路生悶氣、與同學聚餐吵架、上妓院找碴。
整部小說帶出了俄國當時的首都聖彼得堡的城市氣氛,雨雪溼漉、天色昏暗、人際疏離、孤獨陰鬱,地下室人像隻老鼠似的在這裡鑽進鑽出,彷彿正是這整個陰暗氛圍孕育出這麼一個時代之子。
如果我們反覆咀嚼這些時而令人發笑時而使人瞠目的妄語,那麼,對於翻動人類心靈、翻新社會生活的力量來源,或許將會有一番新的領悟。比如地下室人最後提出的這個似是而非的問題:
哪一個比較好呢?是廉價的幸福,還是高貴的痛苦?
本書特色
◎《地下室手記》作品出版150週年紀念版(1864-2014)之全新修訂版
◎全本俄文直譯,80餘則翻譯注釋,附錄作家生平創作圖文年表
◎世界文學必讀經典,長篇小說《罪與罰》到《卡拉馬助夫兄弟》之序曲
◎台灣大學外文系副教授 熊宗慧 專文導讀
好評推薦
杜斯妥也夫斯基是唯一讓我有所得的心理學家,他是我生命中最美妙的好運之一。──尼采
格里帕策、杜斯妥也夫斯基、克萊斯特、福樓拜,,我認為這四位是我真正的血親。──卡夫卡
《地下室手記》是他的登峰造極之作,是他所有作品的中心要旨,是他思想的線索。──紀德
歐洲的年輕世代,特別是德國的年輕人,是把杜斯妥也夫斯基視為他們的典範,而不是歌德或尼采。──赫塞
他(杜斯妥也夫斯基)把所有的東西都混在一起了,又是宗教,又是政治……不過呢,他當然是一位真正的作家,所追求的有其深刻之處。──托爾斯泰
對我來說,《地下室手記》中有整個尼采。人們還不善於閱讀這本書,它的內容提供了整個歐洲虛無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的論據。──高爾基
杜斯妥也夫斯基是殘酷的天才。──米哈伊洛夫斯基
杜斯妥也夫斯基不僅是偉大的藝術家,也是偉大的思想家、偉大的心靈預言家,還是天才的辯證論者和最偉大的俄羅斯形而上學者。……他屬於基督教世界,其中已徹底顯露出存在的悲劇歷程……德國人在存在的表層,看到上帝和魔鬼、光明和黑暗的衝突,而當走進精神生活的深處,則只看到上帝,想到光明,這時對立便消失。俄國的杜斯妥也夫斯基所揭示的是,上帝和魔鬼的對立、光明和黑暗的衝突,是位於存在的最深處。……上帝和魔鬼是在人的心靈最深處搏鬥……杜斯妥也夫斯基不像其他人(德國人),他發現悲劇的矛盾性,並不在於心理層面上,而在於存在的深淵中。──別爾嘉耶夫
《地下室手記》是杜斯妥也夫斯基創作上的轉捩點,他從前期沉浸在小人物的人道悲憫、心理關懷中穿透而昇華,成了預見人類悲劇的哲學思想家。他「彷彿」藉由這部小說告訴我們當時最缺乏而卻是世上最可貴的東西──個性,又「彷彿」藉由小說主角的任性來諷刺失控的個性導致規範崩潰、社會瓦解,並提出一連串刻薄的質疑圍繞在這些看似矛盾的議題上,來拷問讀者。
為什麼你們堅信只有幸福才對人有益呢?……或許,痛苦對人來說也一樣有益?
小說談到個人對抗群體,講到群體盲從自然規律,到個人自我意識覺醒的信念重生的過程,透過「地下室人」這個杜斯妥也夫斯基創造出的文學形象表現出來,他象徵一個退縮到自己內心角落的文明邊緣人。他「有意識」地將自己埋進心裡的地下室,而與群體的關係,一是在思想上辯證,二是在社會上吵架。小說即依此分為對比鮮明的兩篇,作者頗自豪地稱這類似音樂上的變奏形式,且兩者互補相得益彰。
首篇中,地下室人是一個看似精神分裂的中年退休公務員,用獨白方式談自己縮到角落的原由,憤世嫉俗又時而矛盾地貶低他人或自己,他自問自答暢談道理,從自己有病不看醫生談起,開始哲學性地扯到人的意識、利益、意志、理性、自然規律、欲望、自由、侮辱及痛苦的必要,它們種種既包容又矛盾的關係在他叨叨絮絮的詞語中,彷彿咒語似的從他口中不斷吐出,著實讓人既驚奇又直冒冷汗,如此高懸的心情轉至第二篇,卻是落到現實生活中「侮辱與被侮辱」的爛泥裡,他回憶起從前年少的學校生活至成年工作時的羞恥記憶,簡直是一路不斷被人侮辱的成長史,轉述了三個生動有趣的事件:讓路生悶氣、與同學聚餐吵架、上妓院找碴。
整部小說帶出了俄國當時的首都聖彼得堡的城市氣氛,雨雪溼漉、天色昏暗、人際疏離、孤獨陰鬱,地下室人像隻老鼠似的在這裡鑽進鑽出,彷彿正是這整個陰暗氛圍孕育出這麼一個時代之子。
如果我們反覆咀嚼這些時而令人發笑時而使人瞠目的妄語,那麼,對於翻動人類心靈、翻新社會生活的力量來源,或許將會有一番新的領悟。比如地下室人最後提出的這個似是而非的問題:
哪一個比較好呢?是廉價的幸福,還是高貴的痛苦?
本書特色
◎《地下室手記》作品出版150週年紀念版(1864-2014)之全新修訂版
◎全本俄文直譯,80餘則翻譯注釋,附錄作家生平創作圖文年表
◎世界文學必讀經典,長篇小說《罪與罰》到《卡拉馬助夫兄弟》之序曲
◎台灣大學外文系副教授 熊宗慧 專文導讀
好評推薦
杜斯妥也夫斯基是唯一讓我有所得的心理學家,他是我生命中最美妙的好運之一。──尼采
格里帕策、杜斯妥也夫斯基、克萊斯特、福樓拜,,我認為這四位是我真正的血親。──卡夫卡
《地下室手記》是他的登峰造極之作,是他所有作品的中心要旨,是他思想的線索。──紀德
歐洲的年輕世代,特別是德國的年輕人,是把杜斯妥也夫斯基視為他們的典範,而不是歌德或尼采。──赫塞
他(杜斯妥也夫斯基)把所有的東西都混在一起了,又是宗教,又是政治……不過呢,他當然是一位真正的作家,所追求的有其深刻之處。──托爾斯泰
對我來說,《地下室手記》中有整個尼采。人們還不善於閱讀這本書,它的內容提供了整個歐洲虛無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的論據。──高爾基
杜斯妥也夫斯基是殘酷的天才。──米哈伊洛夫斯基
杜斯妥也夫斯基不僅是偉大的藝術家,也是偉大的思想家、偉大的心靈預言家,還是天才的辯證論者和最偉大的俄羅斯形而上學者。……他屬於基督教世界,其中已徹底顯露出存在的悲劇歷程……德國人在存在的表層,看到上帝和魔鬼、光明和黑暗的衝突,而當走進精神生活的深處,則只看到上帝,想到光明,這時對立便消失。俄國的杜斯妥也夫斯基所揭示的是,上帝和魔鬼的對立、光明和黑暗的衝突,是位於存在的最深處。……上帝和魔鬼是在人的心靈最深處搏鬥……杜斯妥也夫斯基不像其他人(德國人),他發現悲劇的矛盾性,並不在於心理層面上,而在於存在的深淵中。──別爾嘉耶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