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題:「營區與邊界」
◎本刊為臺灣人文學核心期刊(THCI)與臺灣社會科學核心期刊(TSSCI),並獲2016-2017年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綜合類評比:第二級
本期專題「營區與邊界」由本刊編委清大社會所陳瑞樺教授協助規劃和推動,從法國思想家阿吉耶(Michel Agier)的兩篇思想翻譯─〈生命權力以其敏感形式來檢驗:當代異質空間民族誌計畫的簡要導論〉與〈製作不受歡迎者〉─出發,我們可以清楚看到阿吉耶是如何從「不受歡迎者的製造」這個命題上展開他的當代民族誌觀察,從而在難民問題上重新開發與整合傅科(Michel Foucault)與阿岡本(Giorgio Agamben)的思想視野。為了讓讀者對阿吉耶的思想有更充份的認識,我們邀請陳老師撰寫專題導言〈在共同世界的邊緣探問生命政治:阿吉耶的城市人類學與難民營研究〉,並製作了一份阿吉耶著作目錄。
專題還包括了四篇學術論文與三篇評論。趙中麒聚焦在難民營內的物質與社會佈局,來探究克倫難民如何在流亡中凝聚民族認同和維繫民族文化。潘美玲則討論流亡藏人如何在尼泊爾和印度的難民營區內透過毛衣與地毯的製作與貿易,建立自主自給的經濟收入,並藉之實踐西藏意識。洪伯邑和練聿修將我們的視野從難民和營區轉向「物」的跨界移動與變身,從而提供了另一個理解營區與邊界的方法。曾維龍藉著討論馬來亞西華人「動地吟」這個為期25年的詩歌朗誦活動,曾維龍指向了邊界性社群如何定義自身,介入當地社會的可能。三篇評論文章則為整個專題補充了更豐富的思想元素:洪世謙的書評深入了阿吉耶的思想、朱元鴻介紹了另一位值得敬重與懷念的思想家包曼(Zygmunt Bauman),柯能源的影評討論2016年獲得第66屆柏林影展金熊獎的紀錄片《海上焰火》(Fire at Sea,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