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國史觀的經典著作
極端愛國者心目中的祖國日本
極端愛國者心目中的祖國日本
看當代最具爭議性的中世史學者
如何透過對歷史人物的描繪,對和歌、物語等文學作品的引用
建構日本現代版的《神皇正統紀》
《物語日本史》有上、中、下共三冊。
上冊回溯神話時代,探討日本建國的起源。描繪古代日本在大和、奈良時期的風姿,從人物層面綜觀平安時代以天皇為中心蓬勃發展的貴族政治,如何催生出日本無與倫比的王朝文化;中冊圍繞的平安時期以享盡榮華權貴的藤原氏為代表的貴族文化,隨著地方政治的動亂逐漸衰落,由新興的武家勢力源氏與平氏展開宿命的權力鬥爭。本冊講述始於保元、平治之亂的源平合戰直至室町幕府的終結,刻劃出亂世之下混沌失序的武家政治。最終在歷經平清盛、源賴朝以及足利尊氏的霸權之後,日本的中世時期以應仁之亂劃下句點;下冊以應仁之亂揭開群雄割據、世道紛亂的戰國時代。政權從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移轉至德川家康,在德川幕府時代安於太平盛世的日本,隨著黑船來航被迫面對外來衝擊,國家在攘夷或開國的取捨之間,逐漸走向明治維新的變革道路。本冊除了闡明作為變革思想基礎的吉田松陰等人的國學系譜,也逐步探討近代日本走向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足跡。
※ 誰是平泉澄?何謂皇國史觀?
「平泉澄=皇國史觀」,這是現今日本學界絕大多數人的觀念。
平泉澄從大正十二年(1923)起,直到昭和二十年(1945)日本戰敗投降為止,都在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教授日本中世史。當時,他還常到海軍大學、陸軍大學演講,在政界和軍界都有巨大的影響力。日本戰敗後,平泉受到了撤銷公職的處分,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白山平泉寺(即白山神社,福井縣勝山市)。雖然平泉此後沒有再回到大學任教,卻一直沒有停止演講等各種活動。
昭和四十五年(1970),已七十六歲高齡的平泉澄寫下本書。平泉澄作為一位老者面對日本青少年講述了他自己理解的本國歷史。書中的論調,是他戰前的一貫主張,即「皇國史觀」。
所謂皇國,即以天照大神為皇祖的萬世一系的天皇所統治的國家。皇國史觀,就是認為日本國是皇國,將日本的歷史看作皇國的歷史的史觀。
關於這一史觀,日本中世史學者永原慶二在其著作《皇國史觀》中有一針見血的分析。正如永原氏所指出的,皇國史觀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江戶時代中期以後的儒者、國學者的國體論和尊皇論。並且,其與明治時代之後的天皇制與民族主義有著密切的關連。我們應該注意的是,這種史觀以徹底、強有力的形式出現在日本社會,是在進入昭和時代之後,例如昭和十八年(1943)文部省編撰的《國史概說》,它是文部省直接向日本民眾展示日本歷史的最終版本,即「正統的國史」。
平泉澄及其部分弟子,就是皇國史觀的代表人物。
※本書的敘事特色
暫且拋開平泉的「皇國中興」等論調,《物語日本史》和目前各種各樣的日本通史普及讀物相比有以下三個特點。
1.正如書名顯示的,本書是以「物語」的形式來講述日本歷史的。
全書語言簡明,敘事生動,節奏輕快,每一章節即是一個小小的物語,雖然洋洋灑灑數十萬字,內容幾乎涵蓋整個日本歷史,卻不會讓人在閱讀過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非常適合現代人快節奏的零散閱讀。
2.本書大量引用了日本的古典資料,包括和歌、物語等文學作品,也有「六國史」、《風土記》、《吾妻鏡》等基礎史料。
如上卷中大量引用了《萬葉集》、《古今和歌集》和「百人一首」等和歌集中的著名和歌,不僅展現了大和、奈良時期等日本早期文學的風采,更將平安時期的貴族文化的華美優雅體現得淋漓盡致。中卷在描寫亂世中的各種戰鬥畫面,以及著名片段中的人物對話時,大篇幅地引用了《平家物語》和《太平記》;在描述日野俊基、後醍醐天皇、宗良親王等朝廷一方的人被流放,或者逃亡各地的場面時,又引用了他們的和歌,抑或是後人為其所作的和歌來代替敘事,從而更加細膩地描繪了歷史人物的心理動向。
3.以人物為中心進行敘事。
特別是下卷,從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這三位著名的「天下人」,到本居宣長、吉田松陰,再到明治天皇等人,基本每章都以人名作為標題。人們在既有的歷史條件下創造歷史,而歷史又是由人們的具體活動所構成的。在歷史的舞臺上,人們扮演著「劇中人」和「劇作者」的雙重身份,既充當了歷史的主體,又受歷史條件的制約。活躍在歷史舞台並起重要歷史作用的歷史人物,亦不例外。以人物為線索,有利於我們更好地深入歷史事件,我們閱讀的不是一個個寫在史書上的既定史實,而是曾經真實地發生在某個歷史人物身上的故事。
※本書對日本以外的讀者有何意義?
強烈的主觀性以及貫穿始終的「皇國中興」的說教口吻,是《物語日本史》全書的主調。平泉用這種方式向日本的少年兒童去宣揚他一生的主張。正如他在本書序言中所說,「提取歷史的精華,誠實地將父輩祖輩的辛苦與功業傳達給子孫,期待著子孫們能夠繼承這一精神」。
那麼,日本以外的讀者應如何來讀這一部《物語日本史》?
首先,前文已提到過,因為本書是「物語」,引用文學作品會讓讀者覺得更有趣,平泉引用的古代和中世的古典文學作品,確實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們作為外國讀者,在瞭解日本基本歷史的同時,也能從中對日本各個時代的著名古典作品獲得一定瞭解,並且進一步由此窺探日本人對自身文化的理解和感受方式。
但必須要注意的是,平泉對古典作品的引用和對描述物件的選擇,都是為了更好地輸出他的觀點。永原慶二早已指出,平泉引用《太平記》,是要讓少年兒童感動、興奮,加深他們盡忠報國的信念。另外,不僅是《物語日本史》,以人物為中心的敘事手法還常見於皇國史觀的各種教科書和讀物。平泉對這些歷史人物的評價基本都與現在史學界的認識有差異,比如對足利尊氏、織田信長、明治天皇的評價。讀者們可以參考各卷中的譯者注來體會,特別是下卷,例如,在對近代日本的國際關係以及大東亞戰爭的敘述中有諸多不符合史實之處,這也是其歷史觀的一種體現。本書為維持其書寫的完整性而對這部分未做刪減,但對於其中的不合理之處,海外讀者應當有理性認知。平泉呼籲日本的少年兒童去敬仰這些經他雕刻過的歷史人物,通過這種方式讓少年兒童的心靈受到感動,這是皇國史觀教化的一種手段。瞭解這一點,我們也就能更好地理解中日之間時不時就會糾結的「歷史教科書」問題的本質所在了。
其次,客觀評價平泉的歷史研究。眾所周知,平泉早已被日本學界驅逐,現在的日本史研究者大部分不會再引用平泉的論著。然而近幾年來,在日本中世史學界中,亦有一些年輕學者呼籲:不能將「平泉史學」全盤否定並動輒認為平泉澄等同於「皇國史觀」,而應該重新審視、評價他的各種學術觀點。也就是說,要將平泉澄的歷史觀和他所做的史學實證研究分開來評價。這樣的呼籲主要出現在其南朝研究的領域中。
最後,《物語日本史》與其說是一部日本通史,不如說是一部日本現代版的《神皇正統記》,一部滲透著平泉個人的歷史觀的歷史書,一部古典作品。我們在把平泉澄作為一位日本歷史人物去理解的同時,將這套書當作一部古典作品去閱讀。對於海外的讀者來說,本書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日本的史學史。更進一步來說,當代的日本學者怎麼評價平泉,也是反映當今日本人,特別是日本學界的思想變化的一面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