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英國格林威大獎、美國《紐約時報》、《柯克思書評》、
《學校圖書館期刊》等多項國際年度最佳繪本獎
今年最溫暖、最純真的繪本
孩子每天漫長的等待,就只為了晚上父母回家的那一刻!
真實描繪出父母的辛勞和孩子的心情,
同時也讓孩子理解大人為家庭的付出,學會感恩和珍惜。
*隨書附贈精美書衣,海邊最美的白晝與晚霞一次收藏
《學校圖書館期刊》等多項國際年度最佳繪本獎
今年最溫暖、最純真的繪本
孩子每天漫長的等待,就只為了晚上父母回家的那一刻!
真實描繪出父母的辛勞和孩子的心情,
同時也讓孩子理解大人為家庭的付出,學會感恩和珍惜。
*隨書附贈精美書衣,海邊最美的白晝與晚霞一次收藏
我家在海邊,我的爸爸是礦工,
他在深深的海底挖礦。
每天,我望著大海,等著爸爸平安回家……
故事發生在一個寧靜安詳的海邊小鎮,以第一人稱娓娓道出小男孩一天的生活。小男孩一早醒來,望向窗外的大海,他知道,爸爸已經在深深的海底挖礦。然後他和朋友出門去玩,中午吃完飯,幫媽媽到雜貨店買東西,下午去墓園探望過世的爺爺。不過,當他在做這些事的時候,只要看著海,就會惦念起爸爸,在那深深的海底礦場辛勤工作的爸爸。
作者瓊安.史瓦茲從小在煤礦小鎮長大,她以孩子的視角出發,帶領讀者穿越時空,和主角一起共度海邊小鎮的一天。小男孩看似平靜無憂的生活,實則隱藏著緊張與不安,史瓦茲用簡潔詩意的文字,深刻的描述出小男孩複雜的心情與對父親的牽掛。儘管故事發生的場景有其獨特性與地域性,其中卻蘊含著普世共通的情感:孩子等待著父親平安回家,期待著一家人一起吃晚餐的團聚時光。
加拿大插畫家席尼.史密斯以這本《我家在海邊》獲得英國格林威大獎,他實地探訪昔日的煤礦小鎮,做了許多研究,他說在創作過程中,常有「彷佛回到家」的感覺,尤其是對夏日波光粼粼的海面印象特別深。他採用扁平的開本來呈現大海的一望無際與地底礦場的深邃黑暗,宛如電影運鏡般的構圖,流暢的水墨線條、輕柔的水彩,加上一點白色不透明水彩,細膩的描繪出海面從清晨、中午、下午、傍晚……一天的光影變化,完美的與文字融合,將美麗的海邊小鎮風光與不見天日的海底礦場做出了鮮明的對比。
*有注音
得獎紀錄
★英國格林威大獎
★美國《紐約時報》年度最佳繪本
★美國《柯克思書評》年度最佳繪本
★美國《學校圖書館期刊》年度最佳繪本
★美國《赫芬頓郵報》年度最佳繪本
★美國《華盛頓郵報》年度最佳繪本
★美國《波士頓環球報》號角圖書獎年度最佳繪本
★美國《紐約時報》傑出童書獎
★美國藍緞帶好書獎
★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年度最佳童書
★美國紐約河濱街教育學院年度最佳童書
★國際兒童讀物聯盟美國分會USBBY國際傑出圖書
★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圖書館年度最佳繪本
★美國圖書館協會傑出童書
★美國兒童青少年圖書館協會選書
★美國圖書館協會《書單》雜誌編輯選書
★加拿大TD兒童文學獎
★加拿大兒童圖書中心最佳童書獎
★加拿大廣播公司年度最佳加拿大兒童青少年圖書
★加拿大莉莉安.雪弗紀念插畫獎
★加拿大伊莉莎白.克萊弗年度最佳加拿大繪本獎
★入圍加拿大總督文學獎
★入圍加拿大露絲與希薇亞.史渥茲童書獎
真情推薦
兒童文學評論家 柯倩華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動畫學系副教授 葉安德
資深兒童文學工作者 劉清彥
前行政院長 賴清德
(以上推薦人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好評推薦
我也是礦工之子,我爸爸的礦場在好深好深的地底。
從媽媽口中,我知道礦工的工作辛苦又危險。這本繪本樸實、細膩的描述礦工子女的一天,隨時心繫在海底挖礦的爸爸,既溫馨又暖情,是一本值得推薦的童書。我很喜歡,希望大家都喜歡。——前行政院長 賴清德
這是一本充分運用了對比美感的圖畫書,簡單的文字裡感受到複雜的心情,畫風也以凝重的墨色線條配上雲淡風輕的水彩;一頁海面上閃閃發亮的浪花,卻接著一頁深深海底又黑又髒的煤礦。
小男孩住在這個美麗的海邊小鎮,看似悠閒的時光,卻每天帶著一顆七上八下的心,等著與能否平安回家的父親一起吃晚餐。礦工的兒子在盡情擺盪鞦韆的同時,儘管可以高盪到看見遠方的大海,卻也有無法飛上天際和面對未來生活想像的束縛。——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動畫學系副教授 葉安德
這本傑出不凡的書,反映出人類永恆的情感。——美國《紐約時報》
美得讓人難以忘懷。——美國《書單》雜誌
史密斯生動迷人的跨頁插圖,對比出地上的明亮風景與地下的幽黑礦坑。——美國《出版人週刊》
這本溫和寧靜的書,讀完之後,仍會久久縈繞在讀者心頭。——美國《柯克思書評》
這是個動人的故事,可說是文字和圖畫完美結合的典範。——美國《號角圖書》
這將是你今年看到最美麗的一本圖畫書,它的製作也非常完美。——美國書評網站BookPage
一本深刻又有力量的作品,不僅扭轉了我們的觀點,也超越了它的主題。——美國書評網站Shelf Awareness
史密斯精美動人的插圖,充分展現了海邊小鎮美麗的童年時光。……史瓦茲完美的刻畫了小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加拿大《紙與筆》雜誌
一個氛圍獨特、令人難忘的故事。——英國《書商》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