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島由紀夫經典套書(假面的告白+金閣寺):從原點到極致,理解三島文學最重要的兩部作品 | 拾書所

三島由紀夫經典套書(假面的告白+金閣寺):從原點到極致,理解三島文學最重要的兩部作品

$ 522 元 原價 580
  《假面的告別》

  ★三島由紀夫文學的出發點,預見其日後生涯與文學的一切
  ★日本戰後文學代表作,三島躍上文壇的成名作

  我自小就意識到,吸引自己的事物皆與常人不同。

  誕生在戰爭期間,身為一個男孩子的我,先是被身著華麗和服、濃妝豔抹的魔術師吸引——我的心深深馳迷於舞臺上盛大的假面演出,虛假與力量如此撼動我的靈魂、賦予我表演的意識……隨著逐漸成長,我的心與熱情,皆祕密澆注在結實、充滿彈性的年輕男性肉體上,我不想成為英姿煥發的軍人,卻在意著他們健美的體態;我也不想享用活著的他們,讓他們死於折磨的影像總能賦予我最大的愉悅……

  然而,身為一名傑出的演員,我必須飾演好正常的男性角色:與美麗的女性交往、吻她們、結婚生子。

  ☆

  三島由紀夫的第一本半自傳性小說,不僅出版後即成為暢銷書,川端康成更譽為「1950年代的希望」,確立其新進作家的地位。

  在書中,主人翁希望找到自己對死亡偏好的根源,後來他找到的是他的同性戀傾向。

  同性戀題材挑戰了當時日本傳統社會風氣,成為當時文壇的熱門話題。

  「在別人眼中覺得我演戲,對我而言卻是想要回歸真實本質的表現,而看在別人眼中覺得是自然的我,反而才是我在演戲。」

  在這本半自傳的長篇裡,三島並沒有把假面自覺當作假面,他只是對喬裝產生興趣,因而陷入表演的欲望,「純粹的我」與「演戲所喬裝的我」交錯;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作者不得不發現自己本來的面目,此書正是一座青春情慾的紀念碑。

  《金閣寺》

  ★三島由紀夫代表作
  ★日本文壇譽為三島美學的最高傑作
  ★臺灣大學臺文所副教授張文薰導讀

  •唯有擺脫美的束縛,才能解脫,重新贏回自己,獲得真正的美。

  曾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譯成十三國文字,公認最具象徵性、最耐人尋的一部傑作;比《潮騷》引起更大轟動,日本文壇譽為三島美學的最高傑作——

  金閣寺原名為鹿苑寺,西元1394年由幕府將軍足利義滿建造,因其金碧煇煌的外觀,湖中倒映出的金色樓閣太美,眾人稱之為「金閣」。1950年7月2日,一位僧人自焚並燒毀金閣寺,造成舍利殿被焚燬,這事件震撼全日本,此事件成為了三島由紀夫的小說題材。

  溝口是天生口吃、內向的孩子,從小父親就跟他說金閣是美的象徵,他在不斷思念、描繪其美而成長。後來他成為鹿苑寺的徒弟,得以每天看金閣,剛開始時毫無感動,但是戰時危機之下,金閣顯示了悲劇性的美;終戰時金閣又顯示了超然之美;溝口進大學後認識了散發強烈毒意的柏木,因為柏木牽線所以試圖與女人交媾,但是總是浮現夢幻的金閣,而充滿無力感,逐漸感到自己與金閣不相容,金閣之美似乎成為自己的宿敵,與師父之間的關係也惡化,因此決心只有火燒金閣、出奔一途。

  在做好縱火的準備後,他又遭無力感侵襲……三島在這部作品中描寫青年僧侶的苦惱,以及對生存的詛咒,最後為擺脫美的觀念的羈絆,縱火焚燒了金閣寺。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