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試圖扛起一切,到接受自己面對生命衰敗的無能為力;
從依附與壓抑,到活出真正的自己;
從渴望被人認可,到洞見自己的價值;
從永別親人,到彼此心靈相通,現實的永別反而成了內在的貼近;
用愛陪伴與被陪伴,不僅完整了自己,也有圓滿的人生。
❤最完美的陪伴是,在愛裡陪伴不完美的自己❤
在人生懸崖邊,
與另一位更接近實相的自己相遇,
並且以愛安在於陪伴與被陪伴的循環共生裡。
作者吳品瑜身為長年旅居國外的媳婦,回德國陪伴癌末的婆婆至往生。期間歷經各種自我的內在掙扎、與孩子的衝突、和婆婆的磨合、身為照顧者的心路歷程、漸漸明白被照顧者的心情……她最終領悟:
活著的美好不是物質世界的執持與擁有,
而是目睹了生命自然周序的律動與和諧,
更能踏實地在眼前這一刻,充分地活著、享受著、更覺知著,
並毫無抗拒地隨順滑入下一個階段。
她說:
在回首的長長黑暗甬道裡,
我與婆婆的身影交錯、故事重疊,
原來早在病榻邊的一線之間,
我已從照顧者翻轉成臨終者,
嘗試思索躺著的自己的所有想望與最後完成。
於是,「善終」成了活著的每一刻的在乎,
並且為自己許下一個夠好(good enough)的陪伴。
好評推薦
謝謝品瑜,把親身經歷轉化成為文字,提醒我們。透過品瑜的感官,邀請大家體驗完美照顧系統中的不完美,誠摯向各位推薦本書!——余尚儒∣都蘭診所所長、好家宅共生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好好說再見、好好道別很重要。品瑜與臨終婆婆的陪伴故事,給了我們最好的範本,原來,我們也可以這樣做。——周志建∣故事療癒作家、諮商心理師
這樣的空間讓這位臺灣媳婦得以跨越文化與世代的落差,靠近德國婆婆的生命經驗,成就一篇篇動人的故事。——王增勇∣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這本「德國臨終之旅」,一來讓我們學習,以改善臺灣「居家安寧療護」服務體系,再者是文化差異的磨合過程……我認為必須回到「安寧療護」強調的「尊重自主權與個別差異」去思考。——許禮安∣醫師、高雄市張啓華文化藝術基金會 執行長
從依附與壓抑,到活出真正的自己;
從渴望被人認可,到洞見自己的價值;
從永別親人,到彼此心靈相通,現實的永別反而成了內在的貼近;
用愛陪伴與被陪伴,不僅完整了自己,也有圓滿的人生。
❤最完美的陪伴是,在愛裡陪伴不完美的自己❤
在人生懸崖邊,
與另一位更接近實相的自己相遇,
並且以愛安在於陪伴與被陪伴的循環共生裡。
作者吳品瑜身為長年旅居國外的媳婦,回德國陪伴癌末的婆婆至往生。期間歷經各種自我的內在掙扎、與孩子的衝突、和婆婆的磨合、身為照顧者的心路歷程、漸漸明白被照顧者的心情……她最終領悟:
活著的美好不是物質世界的執持與擁有,
而是目睹了生命自然周序的律動與和諧,
更能踏實地在眼前這一刻,充分地活著、享受著、更覺知著,
並毫無抗拒地隨順滑入下一個階段。
她說:
在回首的長長黑暗甬道裡,
我與婆婆的身影交錯、故事重疊,
原來早在病榻邊的一線之間,
我已從照顧者翻轉成臨終者,
嘗試思索躺著的自己的所有想望與最後完成。
於是,「善終」成了活著的每一刻的在乎,
並且為自己許下一個夠好(good enough)的陪伴。
好評推薦
謝謝品瑜,把親身經歷轉化成為文字,提醒我們。透過品瑜的感官,邀請大家體驗完美照顧系統中的不完美,誠摯向各位推薦本書!——余尚儒∣都蘭診所所長、好家宅共生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好好說再見、好好道別很重要。品瑜與臨終婆婆的陪伴故事,給了我們最好的範本,原來,我們也可以這樣做。——周志建∣故事療癒作家、諮商心理師
這樣的空間讓這位臺灣媳婦得以跨越文化與世代的落差,靠近德國婆婆的生命經驗,成就一篇篇動人的故事。——王增勇∣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這本「德國臨終之旅」,一來讓我們學習,以改善臺灣「居家安寧療護」服務體系,再者是文化差異的磨合過程……我認為必須回到「安寧療護」強調的「尊重自主權與個別差異」去思考。——許禮安∣醫師、高雄市張啓華文化藝術基金會 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