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敘說.敘說客家:一種文化心理學的探究 | 拾書所

客家敘說.敘說客家:一種文化心理學的探究

$ 270 元 原價 300
如果你過去不喜歡、或讀不慣研究論文,那你還是要讀讀這本《客家敘說 ‧ 敘說客家:一種文化心理學的探究》。
這是一本有溫度的客家敘說書籍,本書從「生命故事」與「文化心理學」的視角探究客家,
為客家研究帶來清新與令人耳目一新的風貌。

  本書作者李文玫是苗栗縣的客家人,也是心理學博士,除了擔任學校客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的執行長外,並積極參與客家文化的推展與實踐,主持「賽客思同學會」、「客家靚朱玉」電台節目、參與「客家女聲」的演出。抱持著「人就是故事」的信念,相信人在敘說中建構自身的認同,而客家研究是一門關於「族群」、關於「人」的學問,她希望可以寫出一篇篇大家都可以看得懂、有所共鳴的論文,並開展出一條心理學的研究路徑—一種「文化心理學」的可能性。

名家推薦

  本書,呈現了文玫這幾年來生命敘說研究的點點滴滴。一路走來,揭示及探究了「客家」這個議題。這議題須要緊扣在地社會與文化脈絡,或可用「文化心理學」視框探究「客家」研究。這當然是不易簡答的問題,須要「行」以求「知」的,以及「知行合一」。書中最後提及本書是一種「文化心理學」的初試探,相信「文化心理學」視角,可使目前台灣客家研究能因視框之挪移,帶來更豐富的理解。而這段反身而誠的旅程,是啟自那自身反思而凝視的那張臉。— 輔仁大學退休教授丁興祥

  文玫說:「不論是在探究客家女性的在地主體性樣貌,還是客家社會文化行動者的社會實踐,作為一個從心理學出發的研究者,我所採用的理論視角始終是踩在『文化心理學』的路徑上。」在她最初來找我討論客家精神議題時,這話她還不敢說。但後來一旦啟動運用知識資源的意念之後,她才開始更放膽去采擷她伸手能及的各種理論取向,在自己的思想中形成必要的綜合,用來幫她說故事。— 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輔仁大學退休教授宋文里

  文玫的研究聚焦於行動者,這與「社會」與「文化」的取向顯然有別。本書四篇主文的研究對象是兩位客家女詩人與一群客家社會文化行動者,女詩人方面討論的是主體的能動性與主體性的發展歷程,社會文化行動者則剖析其情感結構及其行動的實踐本質。如果泯除研究對象的差異,則前三篇文章談主體性本身的性質、動力與歷程;而最後一篇可以視為是全書結論,主張人作為能動性的主體,與社會系統間有一種相互依賴的動態關係。透過如此對於行動者的主體分析,我們便可以跟那些以社會與文化為進路之研究者,相互詰問對話;也因此,文玫稱此為「社會文化心理學」的研究視角。— 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副教授羅烈師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