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濟安、夏志清昆仲,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界的兩大巨擘,他們早年的求學生涯,既是東西方學術交織融匯的實例,又是民國和1949年後「大歷史」的親身見證。他們的往來書信經由志清先生鄭重珍藏,經夏志清太太王洞女士授權,蘇州大學季進教授註釋整理,首次向外界披露。
本書分為五卷,收錄了1947年夏志清赴美求學到1965年夏濟安因病逝世的17年間,兄弟兩人的通信六百餘封。在這些書信中,他們說家常、談感情、論文學、品電影、議時政,推心置腹,無話不談。我們可以看到夏志清如何從一位年輕的求學者,一步步成長為國際著名學者,也可以看到夏濟安如何流轉各地,為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努力奮鬥的艱辛。
好評推薦
文學導師夏濟安、夏志清,二人的書信集媲美蘇軾、蘇轍的詩歌往來─「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手足情深,真摯動人。書信集不僅表露二人的兄弟感情,亦記載了當時的文藝思潮,二人的文學評語,啟人深思,彌足珍貴。──白先勇(著名作家、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榮休教授)
夏氏兄弟的生活、學術、感情,都在書中完整呈現,五六十年代美國漢學界的各路人馬,也紛紛登場。我做研究生時對他們「高山仰止」,如今讀來,不勝感慨。夏氏兄弟的心路歷程和學術奮鬥的甘苦,我感同身受。夏濟安先生的人文涵養和學術興趣,甚至他對於英文文體的執着,正是我追求的目標。夏濟安先生一輩子雄才大略未能施展,信中的很多真知灼見,值得我們認真對待,加以發揚。──李歐梵(香港中文大學冼為堅中國文化講座教授)
夏氏兄弟志同道合,也是難得的平生知己。他們的663封通信起自1947年秋夏志清赴美留學,終於夏濟安1965年腦溢血過世,橫跨18年,從未間斷。不論就內容或數量而言,這批信件的出版都是現代中國學術史料的重要事件。在歷史惘惘的威脅下,夏氏兄弟以書信記錄生命的吉光片羽,兼論文藝,饒有魏晉風雅,尤見手足真情。──王德威(哈佛大學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
本書分為五卷,收錄了1947年夏志清赴美求學到1965年夏濟安因病逝世的17年間,兄弟兩人的通信六百餘封。在這些書信中,他們說家常、談感情、論文學、品電影、議時政,推心置腹,無話不談。我們可以看到夏志清如何從一位年輕的求學者,一步步成長為國際著名學者,也可以看到夏濟安如何流轉各地,為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努力奮鬥的艱辛。
好評推薦
文學導師夏濟安、夏志清,二人的書信集媲美蘇軾、蘇轍的詩歌往來─「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手足情深,真摯動人。書信集不僅表露二人的兄弟感情,亦記載了當時的文藝思潮,二人的文學評語,啟人深思,彌足珍貴。──白先勇(著名作家、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榮休教授)
夏氏兄弟的生活、學術、感情,都在書中完整呈現,五六十年代美國漢學界的各路人馬,也紛紛登場。我做研究生時對他們「高山仰止」,如今讀來,不勝感慨。夏氏兄弟的心路歷程和學術奮鬥的甘苦,我感同身受。夏濟安先生的人文涵養和學術興趣,甚至他對於英文文體的執着,正是我追求的目標。夏濟安先生一輩子雄才大略未能施展,信中的很多真知灼見,值得我們認真對待,加以發揚。──李歐梵(香港中文大學冼為堅中國文化講座教授)
夏氏兄弟志同道合,也是難得的平生知己。他們的663封通信起自1947年秋夏志清赴美留學,終於夏濟安1965年腦溢血過世,橫跨18年,從未間斷。不論就內容或數量而言,這批信件的出版都是現代中國學術史料的重要事件。在歷史惘惘的威脅下,夏氏兄弟以書信記錄生命的吉光片羽,兼論文藝,饒有魏晉風雅,尤見手足真情。──王德威(哈佛大學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