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從1949年實施戒嚴,直至1987年宣布解嚴。解嚴前,美術團體或受黨國政府之規訓、箝制;或遵從規訓,但在藝術實踐上則追尋創意與自主。此外,亦有創作者及美術團體,在吸納新潮及主體意識逐漸抬頭的環境下,不斷衝撞體制並開拓藝術創新與自主的各種可能性。
本書即是以1970年至1990年創立的臺灣美術團體為分析文本,敘述其創立宗旨、推動歷程及創作實踐的內容,藉此歸納、分析,解嚴前後臺灣美術團體與國家政策、美術機制、賞鑑品味及美術觀念流變的關係。
本書特色
「臺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出版計畫,邀請國內知名美術史學者進行田野調查、資料收整及編寫,累積近千筆美術團體資料,為臺灣美術研究寫下嶄新里程,出版之四冊專書包括:由白適銘撰稿的《日治時期美術團體(1895-1945)》、黃冬富撰稿的《戰後初期美術團體(1946-1969)》、賴明珠撰稿的《解嚴前後美術團體(1970-1990)》,以及由盛鎧撰寫的《1991年後美術團體(1991-2018)》。以美術團體獨特的發展軌跡及歷史紀錄,反映臺灣豐富多元的創作能量,並為臺灣藝術史的建構,提供更多討論及可運用的研究資源。
本書即是以1970年至1990年創立的臺灣美術團體為分析文本,敘述其創立宗旨、推動歷程及創作實踐的內容,藉此歸納、分析,解嚴前後臺灣美術團體與國家政策、美術機制、賞鑑品味及美術觀念流變的關係。
本書特色
「臺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出版計畫,邀請國內知名美術史學者進行田野調查、資料收整及編寫,累積近千筆美術團體資料,為臺灣美術研究寫下嶄新里程,出版之四冊專書包括:由白適銘撰稿的《日治時期美術團體(1895-1945)》、黃冬富撰稿的《戰後初期美術團體(1946-1969)》、賴明珠撰稿的《解嚴前後美術團體(1970-1990)》,以及由盛鎧撰寫的《1991年後美術團體(1991-2018)》。以美術團體獨特的發展軌跡及歷史紀錄,反映臺灣豐富多元的創作能量,並為臺灣藝術史的建構,提供更多討論及可運用的研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