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擴張:歷史如何形塑中國的強權之路 | 拾書所

中國擴張:歷史如何形塑中國的強權之路

$ 310 元 原價 450
從內部和外部看中國
對中國崛起的意義之深刻研究

  從前有個國家,位居世界中心,其地位受到遠近各方民族承認,在今天我們稱這個國家為「中國」。我們在地圖上指認的「中國」這個國家,其實存在的時間並不久。在其歷史大部分的時間裡,這塊朝代嬗遞統治的土地,不認為自己是個國家,也不會視其鄰邦為國家。不論就地理形式或就其思想而言,它是個帝國,而且在大半時間裡是沒有邊界的帝國。在過去兩千年大部分時間裡,歷朝各代發展出不同形式的「朝貢體系」,將鄰邦視為藩屬國。從中國本身的角度來看,中國的常態是天下歸於一統,也就是「普天之下」的觀念。

  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以虛偽的溫和態度將其稱霸天下的野心隱藏起來,在其他強國的協助和投資下茁壯起來。如今中國已撕掉這個外表,愈來愈堅持自己在全球大國的地位,藉由建立海軍、增強對南海等地區的領土主張,並在外交上霸凌周邊小國,來宣示其獨霸亞洲的計畫。中國此一態度的基礎,是幾千年以來的「天下」概念,認為「天下」都在中華帝國的勢力範圍之內。當我們理解這種歷史認同如何讓中國繼續以意識形態、哲學甚至法律的方式影響其當下的行動,便可知道,隨著世界秩序的轉變,中國將成為什麼樣的全球大國。

  本書所討論的主題,是目前國際社會最關切的議題。早在現行國際體制建立以前,東亞早就已建構以中國為中心的華夏體系;不過,清朝末年的鴉片戰爭到與日本的甲午戰爭,中國維繫不了這種中華帝國的體系,本書第一章說明了中國要洗刷恥辱的企圖心,特別是甲午戰爭結束後一落千丈的國際地位,而現在中日間的緊張與衝突,在兩國歷史上早已埋下種子。

  第二章將焦點轉移到東南亞與中國的南海問題上。中國在南海強悍的主張,讓菲律賓與越南在面對中國的壓力,前者採取了法律救濟,提出了「南海仲裁案」,後者則早與中國纏鬥數千年。第三章敘述中國明朝國力鼎盛之際,在1405-1433年間派鄭和進行的「七下西洋」,浩浩蕩蕩來到國際戰略重要據點──麻六甲海峽,開啟了中國可能的海權時代,但隨著永樂皇帝辭世,中國的海權盛世不僅沒打開,更被葡萄牙與西班牙急起直追,若中國繼續增援龐大征服海洋的資金、兵源與船隻,恐怕歷史將會改寫。而今天中國人仰望重新發現的鄭和,主要是為了重建本身的榮譽感。

  第四章描寫中越之間的長久歷史和兩國的恩怨情仇與糾葛。從中國的角度來看,越南並非華夏而是蠻夷,屬於世界的邊陲。然而,從越南人的角度來看,越南也屬於世界的中心,越南征服占婆,便是模仿中國的「朝貢體系」。而二戰時中共扶植越共,而後中越兩國重蹈歷史相互較勁,並大動干戈。

  第五章提及日本將釣魚台列嶼國有化的過程,成為近年來中日關係波折最大的事件。而安倍晉三再次出任日本首相後,在靖國神社的議題上採取較小泉純一郎更為謹慎的作為,中日試圖改善彼此的關係。即使在某些議題上,中國看起來似乎有些讓步,但這只是戰術上的運用,中國回到過去盛世的年代,凌駕於日本之上的野心從未改變。

  第六章回到南海的主權聲索,中國一方面與東南亞國家進行友好關係,另一方面在南海大興土木,破壞彼此關係,卻又推出「一帶一路」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提供誘因。中國這種「一放(經濟)一收(軍事)」,在二十一世紀前幾年,有節奏地進行著,到了2014年,收與放同時出現。中國對東南亞國家占上風之際,同時施以更多的經濟誘因,來彌補這些國家在心理上對中國強悍的不安,並以此勸誘其他國家臣服。從這種矛盾的心態可以看出,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彼此心態上的互補與競爭關係。

  冷戰結束後,當中國開始採行改革開放的政策,美國樂見中國的改變,因為許多人認為當中國富起來後,中產階級增加,勢必會要求政府進行政治改革,朝西方民主的方向邁進。但事隔多年,當政的中國共產黨不僅未屈服西方的政治潮流,反而演變成權力集中在一個領導人身上。當2018年習近平修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推翻國家主席任期限制,讓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驚覺到,這樣的中國已成為東方的「巨靈」。

  長年以來,本書作者深入研究中國歷史,加上實地採訪報導,讓讀者了解中國崛起的背景因素,從歷史脈絡中找到答案。對於中國長期面對的重要對手東北亞的日本以及東南亞的越南,作者點出中國在數百年來東亞權力競爭史上的角色,及其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名人推薦

  林廷輝|台灣國際法學會副秘書長
  范世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
  蔡依橙|「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
  (依姓氏筆畫)

好評推薦

  「對中國崛起的意義之深刻歷史與文化研究……令人著迷……令人信服。」──《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一本非常及時的好書……易讀又刺激……這本書提醒人們,中國的國際關係發生在可追溯到幾千年或幾世紀的歷史背景下,而傅好文是一位優秀的導遊。」──《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從內部和外部看中國。傅好文對中國有透徹的了解……他著重政治史,從而闡明中國與鄰國之間的領土衝突。」──《紐約客》(The New Yorker)

  「一本對中國地緣政治野心根源的專家研究……關於過去對中國政治現狀的無與倫比的影響,不可或缺的提醒……一本對於中國的權力及其世界地位的概念,最清晰、最有啟發性的書籍……令人著迷。」──《泰晤士報文學副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刺激……論述清晰……充滿令人難忘的文句。」──《紐約書評雜誌》(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生動又富啟發性。」──歐大旭(Tash Aw),《衛報》(The Guardian)

  「令人印象深刻……精通……對於東亞複雜的問題以及世界這個關鍵地區潛在的衝突出色的導讀。」──《紐約書籍雜誌》(New York Journal of Books)

  「傅好文說得很清楚,中國的民族優越意識超越歷史意義……令人不寒而慄。」──多倫多《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

  「很難想像還有比傅好文《中國擴張》更棒的指引……這本書是傑出的知識結晶,讓讀者深入了解中國如何看待世界和自己的命運。」──《富比世》(Forbes)

  「令人信服……流暢而有趣。」──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這是對於文化和歷史如何影響二十一世紀中國願景,截至目前為止闡釋得最好的一本書……二十一世紀中國野心勃勃,及其堅決不被納入西方自由主義秩序的決心,十分明顯。」──《亞洲書評雜誌》(Asian Review of Books)

  「精彩……傅好文以廣泛的學術研究與認真的記者本能……檢示中國與外部世界的互動,及其從西方毀滅性的羞辱時期再崛起,將會如何改變世界秩序。」──《愛爾蘭時報》(The Irish Times)

  「對於中國長期方法的連續性,這是非常寶貴的資料……傅好文精心陳述的中國歷史,可以和當前的事件比對閱讀。」——《日本時報》(Japan Times)

  「略顯不同地……傅好文的學問和報導的細節,足以與他的散文的靈巧相提並論……這是一個有用的、必要的,有助於進行有根據的討論之起點。」《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傅好文以一流記者的生動文字、優秀歷史學者的學術研究,以及身為人類的偉大同情心,討論了我們這個時代以及未來許多年最重要的一個問題。」──伊安.布魯瑪(Ian Buruma),《零年:1945年,現代世界的夢想與夢碎之路》(Year Zero: A History of 1945)作者

  「《中國擴張》是我曾經讀過的,討論中國歷史如何影響其當今的外交政策和鄰國,最具說服力的書。這本精心寫作的書對美國人和亞洲人該如何應對中國的崛起提出寶貴的箴言。強烈建議決策者和一般公民都應該拜讀。」──謝淑麗(Susan Shirk),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二十一世紀中國中心(21st Century China Cent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主任

  「傅好文清晰地提出一個指南,讓我們思考中國下一階段的演進,以及需要注意的號積極跡象和危險信號。」──詹姆斯.法羅斯(James Fallows),《中國空降》(China Airborne)作者

  「傅好文在《中國擴張》這本佳作,針對中國在其不受挑戰的的權威周圍努力建立亞洲世界秩序,提供一個全面的歷史觀點。傅好文在書中生花妙筆詳盡報導,令人不安,但它是非讀不可的一本書。」──納楊.昌達(Nayan Chanda),前任《遠東經濟評論》(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編輯

  「在《中國擴張》裡,傅好文對於中國對日本和東南亞大片海洋的主張之深層根源進行了有趣而深刻的解讀,其對控制極重要的全球貿易有深遠的影響。傅好文明白,中國的歷史權利的意識既有深刻的情感,也有粗暴的政治色彩,讓北京可以假裝與亞洲站在一起,同時又從旁盯著亞洲。」──馬利德(Richard McGregor)《中國共產黨不可說的秘密》(The Party: The Secret World of China’s Communist Rulers)作者

  「這是一本針對我們或可稱之為中國『打造記憶』進行精心研究而寫就的好書。如果你想了解為何這個國家會如此行事,本書有相當詳盡的解釋。」──夏偉(Orville Schell),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Center on US-Relations, Asia Society)主任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