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社會 | 拾書所

透明社會

$ 197 元 原價 250
透明是一種假性的理想,也是最強烈、最有害的現代神話。

  今日社會對透明度的要求無所不在,
  但是不斷爆增的資訊,沒有讓這個世界變得更透明。
  資訊釋放得愈多,世界反而愈加混亂。

  人類的心靈顯然需要與自己獨處、不必遭遇他者目光的領域。不透性是心靈的要求之一。若是完全通透明亮,心靈會燃燒殆盡,引發一種特殊的「心靈過勞」。只有機器才是透明的。形塑生命的自發行動、重要事件與自由,絕對不允許透明可視。──韓炳哲

  「透明」是現代的秩序/狀態。在談及腐敗和資訊自由的公共論述中,是常見使用的詞彙、口號。透明在民主制度中被視為不可或缺,不僅觸及我們的政治與經濟生活,也影響我們的私生活。任何人都可以取得任何事物的資訊。每件事,乃至每個人,都成為透明的:進行這個揭露、揭穿過程的,則是對後資本世界施加某種集體控制的組織。

  然而諷刺的是,透明的黑暗面,跟缺乏神祕、陰影和細微差異,有很大的關係。在知識變得可接近後,帶來的是隱私的消失、同質化、信任的崩解。不斷想累積更多的資訊,其焦慮不必然會製造更多的知識或信仰。科技創造一種可以全面圍堵並即時監控資訊的錯覺,但是我們缺乏的是對資訊的適當詮釋。在這份宣言中,韓炳哲抨擊,透明是一種假性的理想,也是最強烈、最有害的現代神話。

  為什麼我們可能處於透明社會?

  ‧當事情去除掉任一種否定性,被整平、撫平,或者毫不受阻就被嵌入資本、溝通與資訊的順暢流動中,就會變得透明。

  ‧當行動被運作,受制於可計算、可引導、可監控的過程,就會變得透明。

  ‧當時間被整平,滑入一連串可支配的現在時刻中,就會變得透明。

  ‧未來,因此也被肯定化成最理想的當下。透明的時間是沒有命運也沒有事件的時間。

  ‧當影像擺脫各種編劇法、編舞與舞台美學,擺脫任何的詮釋深度,甚至擺脫了意義,變得色情淫穢時,就會變得透明。

  ‧透明排除了他者或陌生者,就能穩定與加速系統。這種有系統的強制性,將透明社會變成一體化的社會。

  ‧透明社會不能忍受資訊空缺和視覺空缺。但不論是思維或者靈感,都需要空白。

  ‧強制透明會破壞事物的香氣,摧毀時間的香氣。透明不會散發香氣。透明的溝通不容許定義含糊,所以是猥褻的。

  ‧透明主宰之處,沒有信任存在的空間。「透明創造信任」,事實上應該叫作「透明銷毀信任」。正是信任消失了,要求透明的聲量才會變大。社會一旦建立在信任上,絕不會冒失地要求透明。

  ‧今日,全球正發展成一座環形監獄,沒有監獄之外的東西,它就是全部,沒有牆壁分隔外部與內部。

本書特色

  ●韓炳哲是歐陸哲學新起之秀,最著名的宣言式著作《倦怠社會》曾翻譯成十一國語言。二○一二年,南韓有多家媒體選為當年最重要書籍。

  ●透明化是民主社會中自由化、反腐敗的口號。然而資訊被揭露後,面對的是祕密、陰影與層次的減少,最後導致隱私的消失、同質化、信任的崩解。

  ●商周出版編輯顧問林宏濤撰寫中文版導讀。

名人推薦

  汪文聖 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
  林宏濤 商周出版編輯顧問
  林薰香 東海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劉維公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蔡慶樺 作家
  鄭志成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推薦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