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青春世代的STS讀本2:餐桌上的食安風暴 | 拾書所

寫給青春世代的STS讀本2:餐桌上的食安風暴

$ 266 元 原價 280
在食安風暴的餐桌日常裡,
如何找到求生之道?

  從核食爭議到風險治理,我們該如何內行看門道,不隨媒體起舞,從國際角度與地方思維中,洞析風險溝通的重要性,或是如何納入公民力量,找尋突破困境的契機?

  本書結合科學、技術與社會(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STS)的跨領域角度,為當代青年與所有關心食安問題的朋友,規劃一趟深度與廣度兼具的STS飲食體驗之旅。

  透過食文化的追溯,看蔭油與豆麥醬油如何因應時代變遷,在傳統與現代科技中找到各自定位?而小米方舟的在地實踐,又是否能讓我們從傳統中找到未來?美國UCLA校園餐廳的健康飲食規劃,以及從歐美農業經驗反思台灣小農發展,也都是這趟STS食物之旅的豐富行程。旅程最後,也將帶大家看看女性視野的校園食安,以及台灣限用一次性塑膠吸管政策背後,除了可望減少塑膠吸管消耗量外,還有哪些我們沒留意的問題?

  ▎以漫畫引導,用實例說明,每個人都該知道的飲食真相
  1.用有趣的四格漫畫引導,讓讀者更易掌握各章重點。
  2.各篇皆為作者群親身研究、實際參與的案例,呈現當代食品科技、科學的多重面向。
  3.以深入淺出的科普文字轉譯複雜多元的科技與社會議題,適合作為高中生以上素養課程教材。

  ▎從核食到限塑,我們反思最重要的食安議題
  ──單純從科學與管制角度來看,核災後日本食品安全議題,似乎早有定論,但為什麼在政策調整過程當中,仍有許多紛爭?這是因為日本食品進口政策調整不單是科學議題,更涉及各方理解框架的差異。

  ──在食品安全的風險治理上,除了要以科學做為管制基礎外,也必須認知科學的限制。風險管理者在科學不充分時,應該具有採取適當的「事後管制」和「事前預防」措施的職權。

  ──或許,過去太關注於男性為主的政治公共行動,如還我土地與傳統領域的抗爭,反而忽略了女性這股一直默默存在的柔性力量。

  ──從紐西蘭的個案可以推論,台灣若嘗試發展出口導向型農業和小家庭農場,後者以供應內需市場安全、健康的糧食並提供食安教育為主,與前者並不相斥。

  ──台灣地狹人稠且資源有限,所面臨的不只有海洋塑膠汙染問題……但在回收的「假面」下,沒有危機感的民眾持續大量消費使用各類資源,進一步造成廢棄物處理的龐大壓力。

好評推薦

  「人人都需要這樣的飲食知識素養,才能在現代生活中,找到健康人生的一條道路。」──《食力》創辦人暨總編輯 童儀展
 
  「本書帶出當代食農問題各種面向的挑戰,以及提出各種因應策略方案,是台灣社會面對食品風暴,重建食安治理體系不可忽視的重要提醒。」──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杜文苓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