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的智慧 | 拾書所

法蘭西的智慧

$ 243 元 原價 270
  感性與理性的結晶
  像霧,像雨,又像風。

  這是許多親身遊歷過法國的異域遊人所帶走的最不成印象的印象。他們可以為艾菲爾鐵塔的壯美和尼斯海灘的旖旎風光而心曠神怡,可以徜徉於羅浮宮、凡爾賽宮的藝術氛圍之中而恍惚回溯到本世紀前的典雅瑰麗,可以品著一百五十年前的干邑白蘭地而體驗到法蘭西那古久的醇香和浪漫,甚至可以面不改色地置身於巴黎現代美術館那些抽象得一塌糊塗的線條、色塊之中而故顯其心領神會地附庸「瘋」雅。

  但無論他們如何自以為是地以為已將法蘭西的智慧了然於心,對於那些活生生、隨處可見的法國人,他們卻只能三緘其口,或尷尬地搖搖頭,低聲慨歎:看不懂的法國佬!

  關於法蘭西的代表是什麼?不用說外人,就連法國人自身也未文都能讀得懂自己。著名的歷史學家、政治家托克維爾在其《舊制度與革命》一書中就曾為自己的民族下了這樣的斷語;「一個固守原則,本性難移的民族,以致從兩、三千年前畫的圖像中還能把它辨認出來;同時又是一個想法和愛好變化無窮的民族,最後變得連它自己也感到意外。」

  五千多萬來源複雜的民族構合,綿延千年的歷史文化沈積,多種文明要素的匯合撞擊,固然是造成法蘭西民族智慧形象紛繁深厚、斑駁龐雜的原因;但探其究竟,最為根本的還是在於這片土地上生活著的豐富多采的人―—他們的思維方式和內心情感。

  由此,我們找到了理性和感性這兩個既無法界定,又無向無度的量,交叉構築了一個社會心理學的坐標體系;然後,小心翼翼地把我們的主人公置乎其上,冀圖以此來定下其坐標,把握其智慧附。不曾想,剛一鬆手,主人公便如脫韁的野駒,在理性的波峰與感性的浪谷之間狂奔起來。惶惑情急之中,便抓起一個個法蘭西的智慧形象押在坐標系上―—上至路易十四、拿破崙、伏爾泰和莫奈,下至無影無形的一般民眾,從巴黎市民到鄉下農民,從政客到士兵,從男人到女人―—真實的和虛幻的,外顯的和內隱的,崇高的和庸俗的,無一不透析出法蘭西智慧的某一側面。

  然而,很快我們就發現,這些智慧的閃光點同樣匯入了先前的波動之中而變得捉摸不定。無可奈何之間只餘下兩片印象:朦朧如霧般的迷情、急急如風般的激情。

  耐心地品著這兩片印象,逐漸開朗起來,那些躁動於理性―—感性坐標之上的智慧形象開始劃出一條有跡可循的光滑曲線。儘管這條曲線實在是「曲」得不能再曲了,我們畢竟從中探究出法蘭西智慧的某些端倪,那種搖擺於理性與感性之間如履薄冰的微妙平衡,那種面對從最感性到最理性的陡然落差,依然能信馬遊崗,從容過渡的精湛技藝,那種為追求自我理念的價值重現而不斷去張揚、壓抑、反抗、融合理性與感性的執著精神,都無一不在向世人展示著一種獨具風韻的法蘭西智慧。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