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國史館館長呂芳上專文導讀
從「清華學校」到「清華大學」,教務長張彭春的教改現場資料
清末民初,美國退回中國的庚子賠款為教育事業注入全新的力量,培育了一批中國早期的留學生,張彭春也是其中一人。他考取游美機會後,在克拉克大學取得學士,哥倫比亞大學取得碩士、博士學位,回國後先在哥哥張伯苓創辦的南開大學任職,1923年到清華學校擔任教務長。
庚款挹注的清華學校當時正處於轉型期,學校性質、組織體制、課程規畫等都亟需改革。然而因為該校與外交界、教育界、學術界等均有牽涉,各派系的諸多糾葛使得改革遭遇莫大阻力。張彭春雖然最終未能完成改革心願,但他起草的清華大學組織大綱、課程大綱等初步計畫,仍為清華學校數年後的改組提點了方向。
民國初年,知識分子如何在傳統與西潮的十字路口實踐自我?各方派系相爭的清華學校,又扮演什麼角色?張彭春是1920年代留美返國,服務於清華、南開,以「新教育」推動中國走向現代化知識菁英的代表。這份日記,足作這群知識分子、這個時代的見證。
從「清華學校」到「清華大學」,教務長張彭春的教改現場資料
清末民初,美國退回中國的庚子賠款為教育事業注入全新的力量,培育了一批中國早期的留學生,張彭春也是其中一人。他考取游美機會後,在克拉克大學取得學士,哥倫比亞大學取得碩士、博士學位,回國後先在哥哥張伯苓創辦的南開大學任職,1923年到清華學校擔任教務長。
庚款挹注的清華學校當時正處於轉型期,學校性質、組織體制、課程規畫等都亟需改革。然而因為該校與外交界、教育界、學術界等均有牽涉,各派系的諸多糾葛使得改革遭遇莫大阻力。張彭春雖然最終未能完成改革心願,但他起草的清華大學組織大綱、課程大綱等初步計畫,仍為清華學校數年後的改組提點了方向。
民國初年,知識分子如何在傳統與西潮的十字路口實踐自我?各方派系相爭的清華學校,又扮演什麼角色?張彭春是1920年代留美返國,服務於清華、南開,以「新教育」推動中國走向現代化知識菁英的代表。這份日記,足作這群知識分子、這個時代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