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關鍵年代的文化省思與藝術評論:石守謙論集 | 拾書所

臺灣關鍵年代的文化省思與藝術評論:石守謙論集

$ 522 元 原價 580
  石守謙教授所提之至要關鍵的論點,
  仍符合時代、超越時代,不受時空所限,
  引領青年讀者向文化最熱情而具強烈力量的「關鍵年代」致敬!


  本書集結石守謙教授一九八〇至一九九〇年代,於《雄獅美術》與《當代》雜誌等,所發表之【文化省思】與【藝術評論】之相關文章。此時正逢臺灣解嚴經歷轉型的「關鍵年代」,凝聚了文化最熱情而精彩的強烈力量,向現實文化中一切不理想之處,要求改變!在這個變革的年代中,《雄獅美術》與《當代》亦扮演起重要角色,以文化藝術之促進及新發展為編輯方針,為臺灣留下了許多重要的文章。

  二、三十年過去了,今日臺灣藝術環境看似展覽頻繁、市場活絡,但以前「美術館時代」的病徵、社會對文化傳統的漠視以及為了經濟利益而犧牲古蹟維護等,諸如此類漠視文化藝術的問題,今日依舊存在。因此在【文化省思】單元中,石守謙教授所提之至要關鍵的論點,仍符合時代、超越時代,不受時空所限,這是因為他立足於歷史及美學之最根本處,引領讀者探索、反省文化藝術的本質,以及創作本體之意義。

  在【藝術評論】單元中,石守謙教授自認不受人情顧忌,以「藝之道」為出發點及終點,選擇他自認就人品及藝術價值「值得」討論的對象,如余承堯、陳進、董陽孜、萬青力、司徒強、呂勝中與楊茂林等都是受人敬重的藝術家。石守謙教授的篇篇論述能啟蒙現代青年自我教育、產生內在質變、提升藝術修養的境界。而在藝術欣賞、研究、創作等相關活動中,也能為青年讀者及一般入門者奠下穩固的基礎、超見的眼光,以及追尋永恆真理的美好價值觀。

  ★古人『藝即道』之觀點,說明面對藝術的態度上應是嚴肅的,例如一個展覽須投入時間,收集、研究,消化相關資料,詳列目錄並詮釋說明,以及設計展出效果等等。

  ★藝術不能孤立於特有時空的文化脈絡之外,而個別地在美術館中被欣賞,或任由市場上被追逐,若將歷史拋棄,而去擁抱藝術品,也根本遠離了『藝之道』。

  ★美術家因性格與境遇的不同,他們的藝術各自在臺灣的時空脈絡中,產生不同的意義,藉由他們的生命旅程,讀者們可以反省這些不同的藝術生命與我們切身的關聯。

  ★美術是畫家對其心靈感知周遭世界的形象表達,在此中便有著他們面對現實環境時感到的困頓、挫折,所興起的夢想與期待,而且件件都透露著他們無悔地堅持其藝術創作理想的心境。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