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書簡介
二○一六年夏,《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一九—一九四九》十二卷全套面世後,另一階段的《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五○—一九六九》編纂計劃隨即開始籌備,二○一七年組成主編團隊,編纂方式沿用《中國新文學大系》的體裁分類,同時考慮香港文學不同類型文學之特色,分別編纂為新詩卷一、新詩卷二、散文卷一、散文卷二、小說卷一、小說卷二、話劇卷、粵劇卷、歌詞卷、舊體文學卷、通俗文學卷一、通俗文學卷二、兒童文學卷、評論卷一、評論卷二和文學史料卷共十六卷。
《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五○—一九六九》由二十一位專家學者擔任主編,追本溯源,鈎沉史料,選取經典,亦發掘被遺忘佳作,編選原則兼顧藝術水平、文獻價值與歷史意義,各主編撰寫〈導言〉,說明選輯理念和原則,為讀者指引閱讀方向,為研究者提供珍貴史料,為變動、轉折而尋求創新的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造像。
內容簡介
六十年代是香港現代主義詩歌的興盛期,風格上從傳統逐步走向現代,去國懷鄉及格律均齊之作銳減,在左右對立以外,新一代的聲音響起,香港詩歌更具城市風貌與實驗探索精神,香港詩壇充滿種種變數與多元發展的可能性。當時不同風格及主張的刊物如《新思潮》、《香港時報.淺水灣》、《星島日報.大學文藝》、《中國學生周報.詩之頁》、《好望角》、《藍馬季》、《明報月刊》、《盤古》及《當代文藝》等都紛紛刊載新詩,使六十年代成為香港新詩的一個轉折時期。本書收錄一九六○至一九六九年間詩人在香港寫作、發表和出版的新詩作品,並兼收他們在台灣發表的詩作。
二○一六年夏,《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一九—一九四九》十二卷全套面世後,另一階段的《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五○—一九六九》編纂計劃隨即開始籌備,二○一七年組成主編團隊,編纂方式沿用《中國新文學大系》的體裁分類,同時考慮香港文學不同類型文學之特色,分別編纂為新詩卷一、新詩卷二、散文卷一、散文卷二、小說卷一、小說卷二、話劇卷、粵劇卷、歌詞卷、舊體文學卷、通俗文學卷一、通俗文學卷二、兒童文學卷、評論卷一、評論卷二和文學史料卷共十六卷。
《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五○—一九六九》由二十一位專家學者擔任主編,追本溯源,鈎沉史料,選取經典,亦發掘被遺忘佳作,編選原則兼顧藝術水平、文獻價值與歷史意義,各主編撰寫〈導言〉,說明選輯理念和原則,為讀者指引閱讀方向,為研究者提供珍貴史料,為變動、轉折而尋求創新的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造像。
內容簡介
六十年代是香港現代主義詩歌的興盛期,風格上從傳統逐步走向現代,去國懷鄉及格律均齊之作銳減,在左右對立以外,新一代的聲音響起,香港詩歌更具城市風貌與實驗探索精神,香港詩壇充滿種種變數與多元發展的可能性。當時不同風格及主張的刊物如《新思潮》、《香港時報.淺水灣》、《星島日報.大學文藝》、《中國學生周報.詩之頁》、《好望角》、《藍馬季》、《明報月刊》、《盤古》及《當代文藝》等都紛紛刊載新詩,使六十年代成為香港新詩的一個轉折時期。本書收錄一九六○至一九六九年間詩人在香港寫作、發表和出版的新詩作品,並兼收他們在台灣發表的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