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德斯談電影觀看的行為 | 拾書所

溫德斯談電影觀看的行為

$ 395 元 原價 500
溫德斯電影寫作全集三部曲之第三部

  德國電影巨匠第一手觀點
  坎城、威尼斯、柏林影展大獎導演
  完成《巴黎‧德州》、《慾望之翼》等代表作之後
  溫德斯以更高視野
  對談──拍片歷程∣創作啟蒙|人生的轉變|導演榜樣|
  童年記憶|演員表演|男性情誼|影像技術|城市文化
  電影未來∣德國意識|身份認同∣影像觀點
  《直到世界末日》、《城市時裝速記》、《慾望之翼》、《巴黎德州》創作始末
  溫德斯 VS 高達對話全記錄

  名列當代電影大師之後的回顧&反思
  首度德文翻譯‧全新繁體中文版

  影像比故事更有能力趨近真實,或甚至更有能力趨近謊言!───溫德斯

  ▌溫德斯的回顧&反思
  台灣首度譯自德文的溫德斯電影寫作全集三部曲,本書收錄了第三部,是溫德斯1988年至1992年期間發表的文章、演講稿和訪談紀錄。1988年的他,已陸續完成代表之作,包括1984年《巴黎,德州》、1987年《慾望之翼》等片,他開始以更高視野反思電影,回顧自身歷程,外界訪談也更深入探索他身為德國導演的身分認同、對城市文化的思索與影像觀。

  ▌三部曲:觀看的行為───影像的反思
  本書中,我們看著溫德斯如何利用接受記者和電影界人士專訪的機會,確立自身立場,並釐清自已與他人、城市和環境的關係,帶領我們看到他如何更深刻地思考自身及他的電影作品。他並詳細地談論自己在撰寫電影腳本時的工作情況、新的影視技術(例如錄影技術和高畫質電視等)的可能性與危險性,以及對於自己既是德國人和歐洲人,同時也是世界公民的自我認知。

  ▌與高達喇迪賽,與柯波拉針鋒相對,暢談為何走上電影之路
  多次的對談和受訪中,溫德斯反覆回顧,談童年、談父親、談搖滾樂、談導演生涯的兩次轉捩點,提及年少的他,一直想成為畫家,大學時雙主修醫學和哲學,步上電影之路只因暖氣不足,去電影資料館取暖看電影而開啟。一路上,與其他大師的交流與互動,更是機鋒處處,他與高達,都為「拍片資金」苦惱。溫德斯總為拍片期間資金可能付諸流水擔驚受怕;高達則是有多少花多少,闡述自己如何在資金窘迫的情況下拍《斷了氣》。赴好萊塢拍《神探漢密特》時史無前例的磨合與挑戰,與製作人柯波拉之間的拉踞,親身見證在好萊塢一千本腳本,只有一百本有機會放在製作人桌上,最後只有十本進入前製,但最終只有一本會被拍成電影的殘酷事實。

  ▌影像比故事更有能力趨近真實?或謊言?
  溫德斯在書中無意間勾勒出來的東西,正是他本身對於察覺的微型理論。他曾表示,「和思考不同的是,人類的觀看並不包含他們對於事物的意見……觀看是一種無意見的行為,在觀看裡,人們可以找到本身對於他人、物件和世界的那種無意見的態度。換言之,人們透過觀看而面對了人事物,也透過觀看而與人事物出現連結,並察覺人事物的存在。對觀看來說,(察覺)的確是個不錯的、甚至比本身更為美妙的詞彙,因為它的字首wahr在德文裡,就是「真實」的意思。……影像比故事更有能力趨近真實。」

  溫德斯在《觀看的行為》這本文集裡,試圖以自己和其他導演的電影作品為例,探索人類視覺的察覺過程。不過,就像他強烈重視影像的力量一樣,他也同時意識到,自己所使用的電影媒介的不可靠。因為,影像不僅有能力趨近真實,或許還更有能力趨近謊言!

影壇13人,好評推薦

  王志欽|影評人
  王派彰|策展人
  沈可尚|導演
  林木材|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策展人
  徐明瀚|電影與藝術評論人
  張榮吉|導演
  陳駿霖|導演
  黃以曦|影評人
  黃嘉俊|黑糖導演
  聞天祥|金馬獎執委會執行長
  楊元鈴|溫德斯【在路上】影展策展人
  瞿友寧|導演
  饒紫娟|台北市電影委員會總監

各界讚譽&推薦

  溫德斯是電影界的異議分子。他不斷指出電影的困境,但同時也為電影指出新的出路,並開啟一些新的空間和經驗:新的故事。──《時代週報》(Die Zeit)

  溫德斯電影作品的出色之處就在於它們呈現出覺醒者的激動,以及人們對所見之種種的驚訝和好奇。──《南德日報》(Süddeutsche Zeitung)

  溫德斯是魔法師!──《明鏡週刊》(Der Spiegel)

  若要看待一位作者電影的世界觀,本書非讀不可!──沈可尚|導演

  以電影探尋事物的本質,必必必必看!──林木材|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策展人

  觀看過程彷彿是回到導演的起點,回到電影的最初。──張榮吉|導演

  溫德斯是過去四、五十來最偉大的導演和藝術家之一,這套書驚人地帶領我們進入他的創作歷程。──陳駿霖|導演

  溫德斯教會我其實可以披著翅膀看這世界,而距離的衡量是多餘的。──瞿友寧|導演

  曾經凌晨排隊買票只為了看《巴黎,德州》,後來更因為《一頁台北》陪他走過台北一些巷弄,那些我們覺得不起眼、他卻覺得異常有趣的地方。他把世界的實景透過電影攝成「真實的虛像」,這套書不但是所有編導製片應該要讀的,喜愛文學的讀者們更可以在其中找到個人的理想之境。──饒紫娟|台北市電影委員會總監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