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白冷會在民國42年(1953)傳入卡大地布部落,是天主教在卑南族地區的第一個傳教據點,也是卑南族部落中(南王、下賓朗、初鹿等)天主教信仰人數比例最高的堂區。天主教因教義與卑南族傳統觀念相符,為卡大地布多數族人接受,並主動將卑南族傳統文化與宗教結合,在教會禮儀、教堂建築、傳統風俗等各方面,發展出高度的本地化樣貌。
民國45年(1956)費道宏神父擔任知本天主堂司鐸,也在該堂區居住長達二十多餘年。由於神父對卑南族傳統文化的重視,保留了許多珍貴的口傳歷史紀錄,成為日後部落恢復傳統祭典的基礎。此外,戰後卑南族傳統青年集會所,曾遭當地警員誤解而解散,費神父透過募款為部落成立青年會館,提供部落青年男女教育訓練的場地。對於兒童教育,天主堂也成立幼稚園,為部落兒童提供學前教育。天主堂的廣場在1970至1992年間亦為部落舉辦收穫祭的主要場地,可見天主堂對於部落的文化保存、教育經營和發展過程,具有重要的貢獻與地位。
本書透過長期的田野紀錄及豐富的文獻爬梳,探討與記錄知本天主堂近年來在部落傳教歷程中的本地化情形,以及教會與部落的互動關係,嘗試提出天主教會本地化的實際議題與反思,期望為天主教會與族群關係的未來發展引發更多討論。
民國45年(1956)費道宏神父擔任知本天主堂司鐸,也在該堂區居住長達二十多餘年。由於神父對卑南族傳統文化的重視,保留了許多珍貴的口傳歷史紀錄,成為日後部落恢復傳統祭典的基礎。此外,戰後卑南族傳統青年集會所,曾遭當地警員誤解而解散,費神父透過募款為部落成立青年會館,提供部落青年男女教育訓練的場地。對於兒童教育,天主堂也成立幼稚園,為部落兒童提供學前教育。天主堂的廣場在1970至1992年間亦為部落舉辦收穫祭的主要場地,可見天主堂對於部落的文化保存、教育經營和發展過程,具有重要的貢獻與地位。
本書透過長期的田野紀錄及豐富的文獻爬梳,探討與記錄知本天主堂近年來在部落傳教歷程中的本地化情形,以及教會與部落的互動關係,嘗試提出天主教會本地化的實際議題與反思,期望為天主教會與族群關係的未來發展引發更多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