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笨得剛剛好的孩子,
是父母心頭永遠的牽掛。
當父母老去,孩子怎麼辦呢?
是父母心頭永遠的牽掛。
當父母老去,孩子怎麼辦呢?
當肯納家庭父母老去,成年肯納兒的「家」要歸何處?
2000年,四位肯納兒家長,在花蓮蓋了臺灣第一座專為成年肯納兒設計的花蓮肯納園,而這個照顧夢想在試驗與學習中完成了階段性的任務。
隨著時間流逝,花蓮肯納園的孩子步入中年了,父母增添了白髮,他們對肯納兒「家」歸何處的擔憂更為迫切了。現在需要的家園,是我陪孩子長大,孩子和我共老,最重要的是必須永續。但這樣的雙老家園,舉世全無,必須自己創造。終於,二十年磨一劍,龍潭肯納莊園承接了花蓮時期的夢想,以永續性為核心,推動社福照顧、互動學習及安養服務。
這是一個不曾放棄打造肯納照顧夢想的故事。全書記錄了這段實踐夢想的過程。從最初肯納親子花蓮共居的實驗、成立肯納基金會、推展元氣棧、小作所等日間照護設施,到找尋志同道合的家長以「共創」的努力來克服難以想像的各種難關,而每一道難關,反倒是促成父母更積極打造家園的動力。
二十年來,這個夢想感動了許多人,有家長、有親友手足,也有毫無血緣關係的志工與大眾。一個個夥伴的加入,讓四個家庭的夢想,擴大到幾十個家庭,甚至更多、更多。「他們是我們的孩子,每一個都不一樣,卻一樣有幸福生活的權利。」這是肯納園從花蓮到龍潭未曾改變的理念。父母的愛、眾志成城的夢想,在肯納莊園讓成年肯納兒的未來有幸福的光。
本書特色
★ 繼《肯納園,一個愛與夢想的故事》後的動人故事續集!
★ 本書透過文字記錄肯納園的成長,同時也讓眾人見證「龍潭肯納莊園」成立的時刻與艱辛過程!
★ 打造肯納雙老莊園的理念與過程,也提供了「人人平等生存」的具體方式,值得所有人包括相關單位、團體去思考更好的生活提案。
感動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王幼玲|監察委員
王浩威|作家、精神科醫師
宋家瑩|萬芳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宋維村|台灣大學精神科及心理系兼任副教授、台大醫院精神部兼任主治醫師
吳佑佑|宇寧身心診所負責人
李瑞倉|中華投資公司董事長
姜忠信|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許長欽|光啓高中董事、順鼎營造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
蔡文哲|台大醫院兒童心理衛生中心主治醫師
蔡宗烈|蔡宗烈建築師事務所 主持建築師
瞿欣怡|作家
簡意玲|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
鄭文燦|桃園市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