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愛吾家402(110/07):夏日秘境之旅 尋訪台灣古戰場 | 拾書所

吾愛吾家402(110/07):夏日秘境之旅 尋訪台灣古戰場

$ 57 元 原價 60
  鹿耳門 血戰四草 歸附台江
  文‧圖/王勇智
 
  臺南台江地區擁有多元豐富的國家級溼地自然生態景觀、悠久的臺灣廟宇歷史文化,以及許多讓後人津津樂道的傳奇故事,每年吸引許多民眾前往觀光或朝聖。而在此區的古加荖灣及北汕尾兩座島嶼間的港灣,因水路狀似鹿耳,當時被稱為「鹿耳門」。這個地區,數百年來歷經多場戰役,並由不同的政權所統治,除孕育出豐沛的人文歷史,更可以說是臺灣歷史的發源地之一。
  
  古台江內海為臺灣西南沿海地區,這片由沙洲與陸地所圍成的潟湖,在當時據稱可以停泊千艘船舶。在17世紀大航海時代,歐洲國家興起海上貿易活動,其中荷蘭成立荷蘭東印度公司,積極向全球發展,並於西元1624年佔據臺灣,以今臺南安平地區為發展據點。
 
  1661年(明永曆15年)明朝鄭成功決定將臺灣當作反清復明的基地,並於鹿耳門登陸後,與荷蘭人在四草地區激戰、殲滅荷軍,最後取得臺灣的統治權。因而在此處的四草大眾廟內,除設置荷蘭人骨骸塚及鄭成功開臺古戰場紀念碑外,更有一幅北汕尾血戰圖(四草地區古稱北汕尾),畫中除顯示當時戰爭的激烈景況外,血戰圖旁的悼荷蘭將士文,更是娓娓道出當年的這場戰事的慘烈,希望後人能記取戰爭的教訓以及和平的珍貴。
 
  究竟四草大眾廟附近是不是當年鄭荷激戰的遺址呢?由於幾百年來台江內海地形、地貌經巨幅改變,哪裡才是當年的古戰場、登陸地點,近幾10年來,歷史學者、地方媽祖信仰寺廟則各有主張了。
 
  位於四草大眾廟旁的鎮海國小,其東圍牆建於清朝的四草砲臺。砲臺的建立為1840年(清道光20年)鴉片戰爭爆發後,清朝為防英軍攻打臺灣,闢建砲墩10座、安砲7位,墩外挖掘壕溝,形成堅固的防禦設施,俗稱「鎮海城」。今日雖僅能從這道長118.6公尺的圍牆,以及紅磚鑲砌的砲孔感受當年歷史,仍可以透過這些遺跡了解,四草地區在當時的重要性。
 
  台江內海地區早期溪流時常氾濫成災,當人們遇到這些無法阻止的天災時,逐漸發展出拜溪墘、設置水患辟邪物等不同的祭儀;再加上過去先人歷經險阻與艱辛,漂洋過海來到這塊土地,並且從事海上經濟活動,因此信仰也就成為安定民心的重要力量,而當地的廟宇也逐漸成為居民文化、資訊交流的中心。這也就可以說明當地供奉媽祖的天后宮、聖母廟,以及供奉「鎮海元帥」陳酉的大眾廟等,眾多廟宇至今香火鼎盛,每年前來祈福的信眾絡繹不絕;甚至相傳當年鄭成功領軍從鹿耳門登陸,並能順利驅逐荷蘭人,都是靠媽祖的庇佑呢!
 
  台江擁有臺灣沿海生態最豐富的溼地。不但有許多珍貴的紅樹林所交織而成的「綠色隧道」,近年吸引許多遊客來到這裡體驗一場袖珍版的亞馬遜探險;也有大量的河口潮間帶,以及早年所開發出許多的鹽田、魚塭、潮溝,孕育出豐富且多樣的浮游生物、魚、蝦,吸引大批鳥類覓食駐足;尤其每年冬季為候鳥大量南下,在此暫駐過冬的時期,更是吸引各地的賞鳥人士,來這捕捉這些嬌客的身影。也由於台江地區的地理特性,沿岸採捕及養殖漁業十分發達,民眾來這裡可以大啖新鮮的虱目魚、豆仔魚、蚵、文蛤等海產。
 
  台江地區隨著海埔新生地的形成,當地也逐漸蓬勃發展,加上陸續開發五期重劃區、臺南科技工業區等,以及周遭愈來愈多的住宅大樓。但在政府與保育人士的努力下,陸續規劃出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黑面琵鷺野生動物保護區、台江國家公園,讓這些珍貴的自然生態與物種,能夠在美麗的臺灣永續生存下去;今天當我們優游台江地區時,除要了解這塊土地上的歷史之外,也要懂得維護與珍惜,讓我們的孩子也能繼續體驗,這些自然生態與人文之美。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