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敘述幸福的後續研究,已延伸到了全面心理健康理論應用的新領域。全面心理健康的理論建構,係依據兩個研究議題所構成的兩大主軸所組成,一為「主觀幸福感」,另一為「憂鬱情緒」。經由這兩類研究議題的測量與分類,共可形塑出全面心理健康的分類:即「錯亂型(floundering type)-低幸福高憂鬱」、「徬徨型(hovering type)-中幸福高憂鬱」、「掙扎型(struggling type)-高幸福高憂鬱」、「愁善型(sentimental type)-低幸福中憂鬱」、「大眾型(popular type)-中幸福中憂鬱」、「奮戰型(striving type)-高幸福中憂鬱」、「幽谷型(languishing type)-低幸福低憂鬱」、「滿足型(contented type)-中幸福低憂鬱」、及「巔峰型(flourishing type)-高幸福低憂鬱」等九大類型。其中,具有巔峰型的教師,不僅比幽谷型(及其他類型)教師展現出更大的心理健康優勢外,同時,亦具有擴建效果與外溢效果,不僅對自身心理健康、快樂與滿足等主觀幸福感有所助益外,更能提高所任教班級學生習獲非認知性學習成果,而顯現出「快樂教師效應」──即唯有快樂的教師才能教育出快樂又有成就的學生。最終,巔峰型教師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的主觀幸福感、療癒倦怠感、降低離職率,更能作為未來教師甄試的一項新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