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陳多元文化差異理念,觀照自然萬物運行法則
--
廖偉立從「造化」出發,
循著雜木林進路,尋得不斷進化的建築態度
臺灣建築師廖偉立的獨特「雜木林式美學」與「宇宙論」,顯現出一股「造化」的能量,亦是一種永無止息尋找「關係」並且不斷發展「變奏」可能的過程,企圖在新/舊的混合與聯結、建築/自然之間不斷對話,含納本地/外來不斷的碰撞、吸收與相融,轉化並產生多元、多義的綜合能量。
本書以「雜木林進路」為題,紙上展陳廖偉立近年九件代表性作品,並集結臺灣當代建築場域及跨領域的重要創作者與評論者,一起在參與討論從廖偉立在當代臺灣的空間論述,在充滿有機性、不斷碰撞的詰辯、質疑、溝通、反省中,討論當代臺灣的文化主體與空間性,也尋找人為建築與原生自然的新關係,以及人面對城市、鄉村的新態度。
*
雜木林
臺灣在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急突三千公尺的不同海拔的地域中, 植物、林相、生態、地景、海景、山景多樣而豐富;身處亞熱帶緯度, 北回歸線劃過地球一周的區域,百分之九十的國家都是沙漠,只有臺灣具有「雜木林」多元共存,充滿生機的林相,與寒帶或溫帶的單一林相是不同的。
從我的觀察,臺灣是浮動的島嶼,其文化、社會與生態皆充滿著「雜木林」般的多樣性、混雜性、衝突性與流動性,在亞熱帶特有的環境與人文特色下,值得我深切的關注與反省。臺灣的建築須超越現代主義建築的普遍限制,走出第三世界鄉愁式的思考,努力突破小地域、小傳統、小格局的侷限,不只在轉譯臺灣的「傳統性」與「地方性」, 而是以一個更開放的思維來超越傳統與地域,並回應時代新的需求與精神。唯有深刻地了解臺灣的自然環境及人們生活狀態的內裏,並建構出能正確回應時代意義的作品,才能使地方與世界真正的產生互動互動與對話。--廖偉立
聯合推薦
王俊雄(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專任副教授)
吳光庭(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
阮慶岳(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教授)
洪育成(考工記工程顧問公司負責人)
張景堯(張景堯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陳永興(水牛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陳逸杰(高雄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
黃聲遠(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趙建銘(趙建銘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
廖偉立從「造化」出發,
循著雜木林進路,尋得不斷進化的建築態度
臺灣建築師廖偉立的獨特「雜木林式美學」與「宇宙論」,顯現出一股「造化」的能量,亦是一種永無止息尋找「關係」並且不斷發展「變奏」可能的過程,企圖在新/舊的混合與聯結、建築/自然之間不斷對話,含納本地/外來不斷的碰撞、吸收與相融,轉化並產生多元、多義的綜合能量。
本書以「雜木林進路」為題,紙上展陳廖偉立近年九件代表性作品,並集結臺灣當代建築場域及跨領域的重要創作者與評論者,一起在參與討論從廖偉立在當代臺灣的空間論述,在充滿有機性、不斷碰撞的詰辯、質疑、溝通、反省中,討論當代臺灣的文化主體與空間性,也尋找人為建築與原生自然的新關係,以及人面對城市、鄉村的新態度。
*
雜木林
臺灣在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急突三千公尺的不同海拔的地域中, 植物、林相、生態、地景、海景、山景多樣而豐富;身處亞熱帶緯度, 北回歸線劃過地球一周的區域,百分之九十的國家都是沙漠,只有臺灣具有「雜木林」多元共存,充滿生機的林相,與寒帶或溫帶的單一林相是不同的。
從我的觀察,臺灣是浮動的島嶼,其文化、社會與生態皆充滿著「雜木林」般的多樣性、混雜性、衝突性與流動性,在亞熱帶特有的環境與人文特色下,值得我深切的關注與反省。臺灣的建築須超越現代主義建築的普遍限制,走出第三世界鄉愁式的思考,努力突破小地域、小傳統、小格局的侷限,不只在轉譯臺灣的「傳統性」與「地方性」, 而是以一個更開放的思維來超越傳統與地域,並回應時代新的需求與精神。唯有深刻地了解臺灣的自然環境及人們生活狀態的內裏,並建構出能正確回應時代意義的作品,才能使地方與世界真正的產生互動互動與對話。--廖偉立
聯合推薦
王俊雄(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專任副教授)
吳光庭(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
阮慶岳(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教授)
洪育成(考工記工程顧問公司負責人)
張景堯(張景堯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陳永興(水牛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陳逸杰(高雄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
黃聲遠(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趙建銘(趙建銘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