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有時:社會變遷而萬物皆有定時,冀洪水滔滔中紀念書店為人們帶來的美好。 | 拾書所

書店有時:社會變遷而萬物皆有定時,冀洪水滔滔中紀念書店為人們帶來的美好。

$ 603 元 原價 670
  社會變遷而萬物皆有定時,
  冀洪水滔滔中紀念書店為人們帶來的美好。
 
  「也許有很多人對香港未來發展已經不存希望,也許有很多人質疑為甚麼還會有獨立書店開業,為甚麼還要寫,然而——我真的很愛香港這個地方,希望能夠一直在這裡看著書店風景到老。」——《書店有時》周家盈
 
  作為一門生意,書店有其獨特之處。
  書店正在陳列甚麼書本?
  讀者正在閱讀甚麼書本?
  書店的出現,社群隨之建立,而其經營盛衰,某程度上反映了一座城市的面貌。
  尤其在網絡時代,讀者想要買一本書,為甚麼還要前往實體書店?
  書店的存在,在社會扮演著甚麼角色?
  關注書店日常、走進書店現場,並念茲在茲──珍重書店有時……
 
  繼《書店日常》、《書店現場》後,作者周家盈第三本關注香港在地書店的紀實著作《書店有時》。
 
  本書收錄十三篇作者與書店店主的訪談,分享各書店主理人在香港經營書店的想法與理念,談談理想與現實的角力,實體書店的存在價值,閱讀之於人們日常生活的意義何在。
 
  閱讀不設限。在書店以外,家盈也特別走訪了香港四個閱讀空間,探索我城的有心人如何讓書本走進社區,照顧不同需要的弱勢群體,實踐閱讀共融、知識共享的意念。
 
好評推薦
 
  「沒有獨立書店是獨立的,每間書店的選書及空間營造,加起來就是在建構整個城市的閱讀宮殿網絡,成為了公民社會的基礎設施……《書店有時》,就是見證這些『公民的宮殿』(Palace for the Citizens)的時間囊;在公民社會建立之時,你便會知道,這個年代的書店如何參與建成。」──莊國棟|閱讀推廣組織Rolling Books創辦人、前阿麥書房店主
 
  「這時代書店不只有書,更是空間;店長不只領人游進書海,更領人共創新天地。有時聊天、有時靜思;有時社會服務、有時文化藝術;有時異國、有時本土,總之各自有各自的日常,實現出各自的現場。在社運和疫情之時,感激書店為我們留下呼吸和重整的空間,有空間,就能再思人生和社會如何走下去。」──龐一鳴|一拳書館店主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