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尼•聖修伯里的美麗與哀愁:小王子+航向阿拉斯套書(共二冊) | 拾書所

安東尼•聖修伯里的美麗與哀愁:小王子+航向阿拉斯套書(共二冊)

$ 621 元 原價 900
安東尼•聖修伯里的美麗與哀愁
套書共二冊

  【冊一:小王子】
  你之前看的《小王子》還少了一塊拼圖!
  《小王子》未收錄的作者原始手繪圖
  美國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首度授權在台曝光


  「我從未告訴任何大人――我並非來自於他們的世界。我一直隱藏著一個事實:在內心深處,我一直都只是個五、六歲的孩子。所以我從不把我的畫拿給大人看,但是,我喜歡把它們展示給我的朋友看。這些畫,是我的記憶。」――《小王子》原始手稿中被刪除的內容

  《小王子》的誕生

  《小王子》是安東尼•聖修伯里一九四二年客居美國紐約時創作的。書中,一位從沙漠墜機意外歷劫歸來的飛行員,以平靜卻憂傷的口吻,回憶在沙漠中遇見小王子的故事。

  聖修伯里在一九四〇年底抵達紐約,一九四一年一月十四日,他出席了一場大約有一千五百人參加的作家午宴,領取遲來的國家圖書獎,此獎是一年前因《風沙星辰》而獲得的,那時他人還在法國目睹法軍的潰敗。

  從一九四一年一月到一九四三年四月,在紐約停留期間,艾修伯里住過中央公園南街、長島以及曼哈頓等地方。也正是在此期間,他創作了贏得廣泛讚譽的《航向阿拉斯》和《給一個人質的信》,獻給受納粹壓迫的四千萬法國人民。一九四二年春末,聖修伯里在加拿大魁北克市一位友人的家中短暫作客幾個禮拜,在此,他遇見了友人八歲大的兒子,湯瑪士,一位早熟、有著一頭金色捲髮的男孩。

  從加拿大返回美國後,艾修伯里美國出版商的妻子在仔細觀察了他幾個月之後,注意到他不僅健康有問題,心裡也承受極大的壓力,因此建議他寫一本童書,認為這樣做有助於改善健康與減緩壓力。於是聖修伯里從一九四二年的夏天開始創作《小王子》的故事和插圖,手稿最終在十月完成,並於隔年一九四三年在美國以英文和法文首次出版。至於《小王子》第一次在他的母國出版,已經是在他過世後、法國在戰後重獲自由之後的事了。

  一九四三年四月,就在《小王子》問世後不久,四十三歲的聖艾修伯里準備離開美國隨著美軍前往北非,他將小王子的原始手稿送給了好友,後來手稿公諸於世,人們發現原稿篇幅比最終面世的正式版本多了將近一倍。手稿中看得出聖修伯里創作的思路與刪改的痕跡,像是有些原本占一頁篇幅的內容被改到只剩一句,或是一百多字的段落被精簡到只剩一個字。書中最重要的一句話:「只有用心才能看清楚,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On ne voit bien qu'avec le cœur. L'essentiel est invisible pour les yeux)。」艾修伯里就重寫了十五次才完成。

  當聖修伯里創作小王子期間,正是二次世界大戰戰火如野火燎原般在歐陸蔓延之際,此時聖修伯里對於祖國以及世界的未來將何去何從,深感焦慮與不安。對照現實,小王子的故事包含許多幻想、不真實的元素……你不可能跟著一群候鳥從事星際旅行……但小王子裡的幻想能被大眾所接受,是因為故事的邏輯是以小孩子的想像力為基礎,並非成年人的現實世界。

  在這疊一百四十頁的原始手稿裡面,包含了數十張聖修伯里為小王子親手畫的素描與水彩畫,其中只有部分的畫作被收錄在最終問世的書本裡頭。從這些聖修伯里遺留下來的手繪圖也可以一窺他個人的生活習慣――除了睡覺以外,幾乎隨時菸、咖啡或茶不離手,因此在有些畫作上留下了菸痕與咖啡或茶的污漬。

  【冊二:航向阿拉斯】
  《小王子》作者安東尼.聖修伯里的自傳類小說
  讀懂《小王子》前的必讀之作


  「死亡,在這團混亂的局勢中,已不算什麼。」

  戰火陰影下,面對毫無生還希望的偵察任務,聖修伯里不是害怕,只是有點憂愁而已,因為他所愛的人已先他而死去。

  毫無意義,卻別無選擇的飛行任務
  就像試圖用一杯水來撲滅森林大火般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安東尼.聖修伯里於法國戰役中擔任飛行員、實行偵察任務,卻眼見同袍一一殞落在戰火中,短短幾日內,僅有23人的偵察隊伍便犧牲了17人,每次飛行都無疑是一趟有去無回的死亡之旅。而他,即將啟航……

  本書寫於1942年,作者將幾個月的飛行濃縮紀錄成一趟「航向阿拉斯」的旅程,描述任務期間親眼目睹的戰爭景象,呈現槍林彈雨、殘酷無情的現實世界,透過幽微敏感的筆觸書寫對戰爭的反思。

  面對無力抵抗的長官指令、習以為常的死亡消息、有去無回的偵查任務,身為法軍成員的自己與夥伴們,為何要義無反顧地撲向死亡?死亡到底是什麼呢?生而為人的意義又是什麼呢?在無情蔓延的戰火中,頹敗毀壞的城鎮、無家可歸的人民、出生入死的軍隊同伴,無不刺激著安東尼.聖修伯里思索人類文明、生命真義與死亡的價值。

  這不是一本飛行員所見的紀實回憶錄,而是對於生命意義、人類文明的深度思考,關於身而為「人」的我們,如何在失敗、死亡當中領略犧牲與愛。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