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是香港經濟四大支柱之一,香港的文化和社會變化,與本地旅遊業發展不可分割。開埠初期,西方人對香港的印象普遍惡劣,視為一個氣候不佳、自然資源匱乏、危機處處的荒島;一百年後,二戰結束,香港著力發展旅遊業,其殖民地背景吸引了很多對神秘東方有憧憬的外國遊客,漸漸得到購物天堂、美食天堂、東方之珠的美譽;來到現代,香港也開發人文旅遊的資源,郊外風光、文物古蹟不一而足,展示了香港旅遊業的多元化和與時並進。
本書是首部有關香港旅遊文化史的專書,旨在探討自開埠至九七回歸,香港作為旅行目的地的歷史發展、文化與經濟相關的行為。從殖民地早期至二戰,旅行的各種發展形式如長途、短途、本地遊、僑居和遷移等,加強了西方人和中國人之間的社會和文化交流。戰後,香港旅遊的進一步推廣及產業化,除了帶動經濟發展外,亦有助殖民地政府為香港樹立國際現代化的城市面貌,加強了香港人的本土化和身份認同。
香港人以文物、商業成就和東西方文化的並列,建構歷史及重拾「正面」記憶。業界推廣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旅遊活動,使城市的文化走向本土發展,進一步讓香港獲得國際認可,帶動了以中西文化並存的都會發展歷程。
名人推薦
《旅行:跨文化想像》作者郭少棠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張展鴻教授
撰序推薦
本書是首部有關香港旅遊文化史的專書,旨在探討自開埠至九七回歸,香港作為旅行目的地的歷史發展、文化與經濟相關的行為。從殖民地早期至二戰,旅行的各種發展形式如長途、短途、本地遊、僑居和遷移等,加強了西方人和中國人之間的社會和文化交流。戰後,香港旅遊的進一步推廣及產業化,除了帶動經濟發展外,亦有助殖民地政府為香港樹立國際現代化的城市面貌,加強了香港人的本土化和身份認同。
香港人以文物、商業成就和東西方文化的並列,建構歷史及重拾「正面」記憶。業界推廣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旅遊活動,使城市的文化走向本土發展,進一步讓香港獲得國際認可,帶動了以中西文化並存的都會發展歷程。
名人推薦
《旅行:跨文化想像》作者郭少棠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張展鴻教授
撰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