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就是心靈修行系列第2部
關於靜坐冥想、教學與上師的精細指導
喜馬拉雅傳承的教導,側重於明瞭「靈」和「心」
瑜伽老師應著重於自己的心靈成長,並與學生建立連結
在上課之前進行冥想,讓自己成為上師靈的教學管道
當老師充滿了能量、愛、慈悲,學生就會過來找你
關於靜坐冥想、教學與上師的精細指導
喜馬拉雅傳承的教導,側重於明瞭「靈」和「心」
瑜伽老師應著重於自己的心靈成長,並與學生建立連結
在上課之前進行冥想,讓自己成為上師靈的教學管道
當老師充滿了能量、愛、慈悲,學生就會過來找你
本書是斯瓦米韋達多年來在世界各地講演開示的選集,經過整理編輯之後翻譯成中文。講演內容都是他對聽講之人苦口婆心的開示,而貫穿全書的主題之一是他以身作則,用菩薩道的精神,來啟迪有志於發揚瑜伽教學的老師。
斯瓦米韋達的一生,就是在實踐遠行雲遊教化眾生的精神。對他而言,身為一名瑜伽教師不是職業,而是使命。所以他勉勵大家,尤其是瑜伽老師,一定要注意自己心靈的成長,因為老師要傳授的重點,不在於技巧,而是體驗。同時,他也透過每場演講最後的問答,給予更貼近生活的建議。即便是志不在成為老師的讀者,也能對於喜馬拉雅瑜伽的修行有更深入的理解。
◎靜坐冥想之道
靜坐冥想是在體驗你自己本有的覺識,不參雜任何來自外在,外在於你的東西。冥想者的覺識沒有對象,只在覺知自己的覺識。冥想就是覺識在覺知自己,不混合任何來自外在的經驗。重點是,心要只覺知到心,裡面沒有任何外面丟進來的東西。覺識只覺知到覺識,沒有任何參雜。
任何時候只要你動了念,就是在對原本已經所造的業、所累積行為的總和,再有所添加。這個跟練習靜坐冥想的銜接之處何在?靜坐者所學到的是,如何調節、導引他的心念從負面趨向正。
自由就是覺知到我內在的那份圓滿充實。在那份圓滿充實中,你我都會具有力量,那是創造力,是神靈的那種創造力。你有那份創造力可以為自己的生命、為自己的心識從事創造。一旦有了那份圓滿充實,就沒有你做不到的事。
◎關於靜默
靜默的目的,在於停止把你所習慣執著的對象當作是你自己,你不是那個。有人嘲笑你,你為什麼要認為自己就是他所嘲笑的那個?你該求的是,心能做得了自己的主。
靜默的定義應該是,練習讓心能自主,不要依賴那些外物來認定自己,不依賴世間經驗以及它們的對象。那麼,智慧就會自然流出來。能放下知識,智慧就開了。
在靜默中的人,不論男女,都不需要防衛自己,因為沒有需要防衛的對象。別人的所作所為,不是你的作為。你只要管自己的作為是正確的,是對的,那就是智慧。它會由你的內在生起,會引導你。
◎何為師者
教課的老師,不算是老師。教育個別之人的老師,才算是老師。無論你心靈能去到、領悟到哪個境地,你能把別人也帶到那個境地,才堪稱一位老師。你對一己的證悟、自己心靈的覺醒,還是要堅持下去,那才叫教學。
教學時要準備的是你自己,要讓自己連結到上師靈,連結那彌布一切、遍布一切的聖靈。在心中把那個老師的席位呈現給上師靈,心中虔誠默想:「請來施教。」那麼上師靈就會透過你來教。能這樣教,你自己才會因而學到東西,因為祖師們會透過你的心識在教你。
老師之所以教學,是在為那個知識來源的傳承而服務。教學的原因,是在替把知識傳遞給你們的人服務。你的工作是慈悲。你的工作是愛。你不過正好加入了這個傳承來完成你的工作。
身為一名瑜伽老師,你要不停地訓練自己,不斷地學習,讀更多的書,不斷調整體驗自己的體式,觀察自己,觀察不同的飲食方式給自己造成什麼改變,觀察你的情緒帶來什麼影響,觀察、觀察、自我觀察,連做瑜伽的體位法也變成是一種冥想。然後要養成每天固定的冥想習慣。無論你多忙,不要停止冥想。這些都是老師成長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