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視野下的台灣史.新譯好讀版
經典台灣文獻,紀錄世界與東亞近代史洶湧下的福爾摩沙
【各書簡介】
●李仙得《南台灣踏查手記》
19世紀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Charles W. LeGendre, 1830-1899),被評價為「可能是西方涉台事務史上,最多采多姿、最具爭議性的人物」。
本書描述19世紀帝國主義脈絡下,台灣南部原住民與中外勢力(清廷、西方政商人士)相遇、衝突與交戰的精彩過程。這些過程乃是圍繞著李仙得與瑯嶠十八番社總頭目卓杞篤之間的盟約而漸次開展的。首先是美國船舶在卓杞篤的領域內遇難;接著是李仙得憑藉外交手段,逼迫台灣府文武官員(駐紮今台南)派遣清軍南下征伐涉案土著;在清軍壓境瑯嶠地區之際,當地族群(福佬、客家、「混生」)害怕腐敗的官軍趁火打劫,聯手請求卓杞篤出面和官員談判,制止軍隊鎮壓;同時,李仙得(而非台灣總兵)毅然進入番地,與卓杞篤舉行會談,雙方訂下「南岬之盟」,保證維護西方船難者的人身安全。這項盟約直接證明土著才是恆春半島的領主,也間接顯示清廷確實將此地土著當作「化外」之民,不願承擔船難善後事務。1871年琉球島民遭遇船難,被高士佛和牡丹社人殺害。1874年日本準備出兵,征剿土著。此時,日本政府最需要的,便是李仙得過去處理土著事務的知識和經驗;不久,立即重金禮聘,儼然成為日本軍事活動的最高顧問。
本書是李仙得最為精華的論述,一方面直接挑戰南台灣土著的領域是否為中國屬地,另一方面則刺激清廷將全台灣納入實質統治的決心。此後,不管是所謂「開山撫番」措施,或是台灣脫離福建,變成獨立行省,都可看作是清廷對於李仙得論述的回應。若是有人想了解台灣建省前後,南台灣漢人聚落和土著生活景象,本書無疑提供最直接的觀察和記錄圖像。
●必麒麟《歷險福爾摩沙》
必麒麟(W. A. Pickering),英格蘭傳奇冒險家,當時最著名的「台灣通」,用這部回憶錄將我們帶回野蠻、危險又生氣勃勃的十九世紀福爾摩沙。透過他的親身見聞,我們看到平素貪財獨斷的滿大人,某日卻因上級突然要造訪而倉皇失措,火速重振已廢弛數十年的軍備的荒唐場景。我們也聽到自視是天下惟一人種的漢人,對著「蠻子」大談殺嬰之必要性,並強調發明蒸氣機根本算不上智慧。當然,冒險性格濃烈的漢人農夫漁夫,在烈日之下對路過客大擺擋路劫財的陣勢,或對遇難船舶使出拆船越貨的絕活時,其模樣自然也被生動地保存下來。
書中還迴盪著被逼到生存邊緣的平埔族老婦的顫音:「白種人才是我們的親戚,他們不屬於邪惡、留長辮的漢人,我是何等的幸運,竟在兩眼昏花、面臨死亡之際,又看見『紅毛親戚』。」但剽悍純真的原住民,永遠是必麒麟最神往的朋友,他記下夜闖魯凱族萬斗籠社的每一刻,那月光下進行的奇異又羅曼蒂克的歌唱會,那被「野蠻人」稱讚為「白種親戚不愧是真正的男人,用男子漢的氣概唱歌,不像漢人學女人的聲音,尖聲歌唱」的一幕,如何能遺忘?至於「遊歷者號」事件中,恆春大頭目與美國領事談判之際,李善德將軍佯裝憤怒地掏出玻璃眼珠的趣味戲碼,也被他洋洋得意地提及。
透過一件又一件的歷險與奇遇,必麒麟不僅訴說了自身超乎想像的激盪生涯,也為後世讀者留下一個滿大人、海盜與獵頭番活躍共存的老台灣倩影。
●黃叔璥《番俗六考》
清領時期,首任「巡臺御史」黃叔璥將其蒐羅之臺灣相關文獻,以及抵臺後考察各地風土民情之調查報告與訪視見聞,寫成《臺海使槎錄》一書。本書收錄《臺海使槎錄》卷五至卷七的〈番俗六考〉,與卷八〈番俗雜記〉,詳細記錄臺灣的地理形勢、山川風貌、風土民俗,對當時的原住民,尤其是平埔族群的各方面皆有詳盡的描述與記載,可說是臺灣史上首度對原住民、平埔族群的系統性紀錄,因而至今仍是相關研究與考證的重要可信文獻。
本書擷取〈番俗六考〉與〈番俗雜記〉獨立成書,由國家文藝獎得主、臺灣文學大家宋澤萊,以及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詹素娟攜手合作,以淺顯易懂的白話文逐句翻譯校註、文白對照,引領讀者跨越文言文門檻,細膩體會文辭之美;另以詳盡的導讀解說與附錄,呈現史料關鍵,以及臺灣原住民、平埔族群研究的觀點與成果。透過文學與史學的對話,重新理解這一部臺灣重要的古典散文與歷史典籍。
經典台灣文獻,紀錄世界與東亞近代史洶湧下的福爾摩沙
【各書簡介】
●李仙得《南台灣踏查手記》
19世紀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Charles W. LeGendre, 1830-1899),被評價為「可能是西方涉台事務史上,最多采多姿、最具爭議性的人物」。
本書描述19世紀帝國主義脈絡下,台灣南部原住民與中外勢力(清廷、西方政商人士)相遇、衝突與交戰的精彩過程。這些過程乃是圍繞著李仙得與瑯嶠十八番社總頭目卓杞篤之間的盟約而漸次開展的。首先是美國船舶在卓杞篤的領域內遇難;接著是李仙得憑藉外交手段,逼迫台灣府文武官員(駐紮今台南)派遣清軍南下征伐涉案土著;在清軍壓境瑯嶠地區之際,當地族群(福佬、客家、「混生」)害怕腐敗的官軍趁火打劫,聯手請求卓杞篤出面和官員談判,制止軍隊鎮壓;同時,李仙得(而非台灣總兵)毅然進入番地,與卓杞篤舉行會談,雙方訂下「南岬之盟」,保證維護西方船難者的人身安全。這項盟約直接證明土著才是恆春半島的領主,也間接顯示清廷確實將此地土著當作「化外」之民,不願承擔船難善後事務。1871年琉球島民遭遇船難,被高士佛和牡丹社人殺害。1874年日本準備出兵,征剿土著。此時,日本政府最需要的,便是李仙得過去處理土著事務的知識和經驗;不久,立即重金禮聘,儼然成為日本軍事活動的最高顧問。
本書是李仙得最為精華的論述,一方面直接挑戰南台灣土著的領域是否為中國屬地,另一方面則刺激清廷將全台灣納入實質統治的決心。此後,不管是所謂「開山撫番」措施,或是台灣脫離福建,變成獨立行省,都可看作是清廷對於李仙得論述的回應。若是有人想了解台灣建省前後,南台灣漢人聚落和土著生活景象,本書無疑提供最直接的觀察和記錄圖像。
●必麒麟《歷險福爾摩沙》
必麒麟(W. A. Pickering),英格蘭傳奇冒險家,當時最著名的「台灣通」,用這部回憶錄將我們帶回野蠻、危險又生氣勃勃的十九世紀福爾摩沙。透過他的親身見聞,我們看到平素貪財獨斷的滿大人,某日卻因上級突然要造訪而倉皇失措,火速重振已廢弛數十年的軍備的荒唐場景。我們也聽到自視是天下惟一人種的漢人,對著「蠻子」大談殺嬰之必要性,並強調發明蒸氣機根本算不上智慧。當然,冒險性格濃烈的漢人農夫漁夫,在烈日之下對路過客大擺擋路劫財的陣勢,或對遇難船舶使出拆船越貨的絕活時,其模樣自然也被生動地保存下來。
書中還迴盪著被逼到生存邊緣的平埔族老婦的顫音:「白種人才是我們的親戚,他們不屬於邪惡、留長辮的漢人,我是何等的幸運,竟在兩眼昏花、面臨死亡之際,又看見『紅毛親戚』。」但剽悍純真的原住民,永遠是必麒麟最神往的朋友,他記下夜闖魯凱族萬斗籠社的每一刻,那月光下進行的奇異又羅曼蒂克的歌唱會,那被「野蠻人」稱讚為「白種親戚不愧是真正的男人,用男子漢的氣概唱歌,不像漢人學女人的聲音,尖聲歌唱」的一幕,如何能遺忘?至於「遊歷者號」事件中,恆春大頭目與美國領事談判之際,李善德將軍佯裝憤怒地掏出玻璃眼珠的趣味戲碼,也被他洋洋得意地提及。
透過一件又一件的歷險與奇遇,必麒麟不僅訴說了自身超乎想像的激盪生涯,也為後世讀者留下一個滿大人、海盜與獵頭番活躍共存的老台灣倩影。
●黃叔璥《番俗六考》
清領時期,首任「巡臺御史」黃叔璥將其蒐羅之臺灣相關文獻,以及抵臺後考察各地風土民情之調查報告與訪視見聞,寫成《臺海使槎錄》一書。本書收錄《臺海使槎錄》卷五至卷七的〈番俗六考〉,與卷八〈番俗雜記〉,詳細記錄臺灣的地理形勢、山川風貌、風土民俗,對當時的原住民,尤其是平埔族群的各方面皆有詳盡的描述與記載,可說是臺灣史上首度對原住民、平埔族群的系統性紀錄,因而至今仍是相關研究與考證的重要可信文獻。
本書擷取〈番俗六考〉與〈番俗雜記〉獨立成書,由國家文藝獎得主、臺灣文學大家宋澤萊,以及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詹素娟攜手合作,以淺顯易懂的白話文逐句翻譯校註、文白對照,引領讀者跨越文言文門檻,細膩體會文辭之美;另以詳盡的導讀解說與附錄,呈現史料關鍵,以及臺灣原住民、平埔族群研究的觀點與成果。透過文學與史學的對話,重新理解這一部臺灣重要的古典散文與歷史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