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何以如此悲傷 | 拾書所

藝術何以如此悲傷

$ 342 元 原價 380
凝視藝術作品中的蒼涼身影:
音樂.文學.戲劇.歌劇.繪畫……
當我們有所醒悟與感到痛苦,那才是真正的藝術。

  真正的藝術應該「如同一把利斧,破開人們心中的寒冰」──卡夫卡

  唯有在最艱難的情況裡成就出來的藝術,才能留下最深刻的感動。──舒伯特

  細分藝術領域,會使藝術更加商業化,終至墮落。──華格納

  許多人不曾注意到,藝術其實訴說著那些不幸、孤獨、殘缺之人的故事。大部分音樂、文學、戲劇、歌劇、繪畫的主角都屬於弱勢族群。以看似最華麗的歌劇為例,《蝴蝶夫人》的女主角十五歲即嫁做人婦,不久就慘遭拋棄;《卡門》的女主角是四處流浪、無以為家的吉普賽人;《茶花女》的女主角是一名交際花;《弄臣》的男主角則是一名駝背的身心障礙者。

  藝術應該用來點醒那些無法意識到這個社會存在錯誤的人們。面對藝術,我們應該感到不自在。無法觸動內心、只能愉悅雙耳的音樂,不是真正的藝術,那只是純粹引起鼓膜振動的音樂罷了;無法撼動心靈、只能滿足眼福的畫作,也不是真正的藝術,那只是純粹觸及視網膜的畫作而已。直面令你感到不悅的事物,雖然會感到痛苦,但過程中的傷痛將使你成長。有了痛苦,才有理解;有了理解,才有憐憫;有了憐憫,才懂得愛。

  本書遍覽各大藝術領域中的名作,選出其中共同蘊含的重要主題為經緯,探討每一個弱勢族群的身影如何透過不同視角與型態,反覆地出現在世人所熟知的藝術作品中。而比藝術作品本身更為戲劇化的藝術家思想與人生,也一併對照與討論。

  ◎封面圖片說明:
  《死去的母親》(Dead Mother,1910)/席勒(Egon Schiele, 1890-1918),奧地利表現主義畫家,作品縈繞於情慾、死亡、肖像等主題,扭曲的線條和肢體,讓人感受到痛苦掙扎與焦灼不安。他與懷有六個月身孕的妻子皆死於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年僅28歲。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