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層嚇阻:陸軍野戰防空發展與應用 Multi-domain deterrence:army field air defens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軟精裝] | 拾書所

重層嚇阻:陸軍野戰防空發展與應用 Multi-domain deterrence:army field air defens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軟精裝]

$ 235 元 原價 247
  1991 年「波灣戰爭」(Gulf War)的結果已證實失去防空戰力的伊拉克,徒有百萬大軍,只能處於被動挨打,且終遭致失敗的命運。因此,就陸軍而言,更可能是處於無空優狀況下之窘境,故野戰防空如何以「創新」想法及「不對稱」
(Asymmetric)作法應對不同的空中威脅,除與有生戰力能否確保息息相關,更是未來防衛作戰能否成功之關鍵。
 
  以史為鑑,防空作戰不僅為臺澎防衛作戰之緒戰,更將對全般戰局產生重大影響。尤其當前共軍各式航空器、飛彈發展之迅速,國軍實處於隨時可能遭敵方空中奇襲之威脅。本文依據美國《2020 中共軍力報告書》評估共軍於第一島鏈內已具「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 & Area Denial, A2/AD)以及對臺灣應急(Contingency)作戰能力。另依美 國智庫「2049 計畫研究所」易思安(Ian Easton)所著《中共攻臺大解密》顯示,共軍已可於不同作戰階段,對國軍施 以單一或多種型式的「不對稱」作戰。因此,本研究期透過歷史及文獻回顧方式,客觀理解交戰雙方甚至多方如何以某種形式的「不對稱」方式進行外,另以專家訪談方式綜整各 種意見與觀點,確立各種「敵優我劣」與「敵劣我優」等狀況下,輔以運用 SWOT 決策分析,探究國軍如何於聯合防空架構下,省思未來陸軍野戰防空之發展與運用,並據以提出具體可行性之建議。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