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特教學校集體性侵事件(新版) | 拾書所

沉默:特教學校集體性侵事件(新版)

$ 300 元 原價 380
但願我們憶及此案是因為記取了教訓,而不是記得彼時眾人的沉默
 
  【二○二二年新版】
  特別收錄幸佳慧推薦文
 
  曾經浮上檯面的校園性平案件中,二○一一年爆發的特教學校集體性侵案令人感到尤其驚愕。這所學校在兩年之內發生上百起案件,涉案學生高達七十多人,出事地點包括教室、廁所、浴室、宿舍、圖書館、老師家、火車及校車。這些案件多半是學生對學生的性騷擾或性侵害,而非教師對學生,許多孩子曾是受害人,後來又成為加害人,其間的關係纏繞糾結,極為複雜。
 
  究竟是哪些環節出現問題,導致這樣普遍的受害狀況?作者陳昭如寫作《沉默》一書,就是為了在媒體熱度消退之後,能夠進一步理解真相、完整記錄事實,而對這一連串案件進行深入調查報導。
 
  本書於二○一四年初次出版,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對這些事件背後原因的討論,以及後續相關的改進。《沉默》是臺灣調查報導的指標性作品,是人性與體制思辨的困難之作,也開啟了作者隨後數本從不同角度探討性、障礙與性侵相關議題的寫作。新版除了收錄幸佳慧女士的推薦文字,也增加一篇新的後記,以及作者與處理本案的關鍵人物張萍的對談,讀者可從中更為完整瞭解事件全貌。
 
共同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尤美女(人權律師、前立委)
  何榮幸(《報導者》創辦人兼執行長)
  吳念真(導演)
  林志潔(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
  番紅花(作家)
  楊佳嫻(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沉默》初版至今已過了整整八年,書中希望直球對決的結構性問題,在現實中卻因為僵化體制的避重就輕、實問虛答而持續揮棒落空。對於如何凝視他人之痛苦,臺灣社會也似乎依然缺乏傾聽與理解的能力。
  期待《沉默》的重新出版能夠再度提問:請問這個社會何時才能走出刻板偏見、學會傾聽理解?請問僵化體制何時才肯面對事實真相、踏出改革步伐?請問還要再過多久,我們才會真正瞭解,保持沉默已是對於受害孩子的最大傷害。──何榮幸(《報導者》創辦人兼執行長)
 
  傷害為何經年累積?受暴者何以成了施暴者?陳昭如犀利與溫柔兼具的調查寫作,讓我們看見受損的人,軟弱的人,掩耳避開的人,睜眼無視的人,和教育機構的背叛與失能。此事揭露、此書面世之後,至今仍未得到教育部的真誠回覆,卻湧來了許多臆測和惡意。寧可相信陰謀論,也不願直面一樁長遠而大規模的侵害?《沉默》十年新版,再次提醒我們:無人性往往是因為太人性了,竟因此掩蓋了發自血肉的呼聲。──楊佳嫻(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