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溫美玉:從偏鄉女孩到資深良師,30年教學心法與人生智慧 溫美玉融合教學與人生體悟高峰之作 | 拾書所

成為溫美玉:從偏鄉女孩到資深良師,30年教學心法與人生智慧 溫美玉融合教學與人生體悟高峰之作

$ 280 元 原價 400
▏溫美玉30年教學生涯深刻凝望,融合教學與人生的溫暖智慧之作 ▏

「偏鄉女孩溫美玉」,如何一路奮進蛻變,成為「資深良師溫美玉」?

30年教學修練之路
一個平凡老師的不凡旅程
她不僅是一個小學老師
她是勇於追求卓越、實現自我的女性
她是溫美玉

  「30年來,我總是寫學生、寫家長、寫教學,這次,我終於要寫我自己。」──溫美玉

  一生只愛一件事,一世只做一件事,那便是教學。

  曾經,菜鳥老師管不動三年級學生,全班集體出走。 
  曾經,教學挫敗、家長抵制讓她崩潰痛哭。
  曾經,她總是以棍子和辱罵高壓控制學生。
  曾經,遇到困境難題她總是拋下學生逃離一切。
 
  30年的探索、跌撞與修練,她走出自己的路,讓教育翻轉成真,感動與帶動無數老師,她是溫美玉。

  「這本書是我人生至今最重要的一本著作,也是三十年教學生涯的深刻省思。
  書中除了偶有提及成功的喜悅,更多是深刻坦露迷茫犯錯、惶惑不安的時刻。
  教學是一段艱辛的歷程,也是一段讓心智成熟的旅程。
  與其說這是一趟回顧,不如說是一場新生。
  與其說這是一場道別,不如說是重新啟程,卸下過去的自己,持續前進,成為無限可能的自己。

  寫下這本書要讓我的學生看到,我如何打直腰桿、活得精采元氣,對得起當年對他們的諄諄教誨。
  我期盼這本書為讀者帶來療癒與肯定,找到實現自我的勇氣。」──溫美玉

  「這條漫長的道路,我想成為什麼樣的老師?」
  在高雄美濃長大的農家女孩溫美玉,為了逃離升學壓力,也為了掌控自己的人生,放棄已錄取的高雄女中,遠赴臺東師專體育科報到,為三十年教學生涯寫下起點。
  像多數初任老師一樣,年輕生澀的溫老師無法走進學生的心,也得不到同事和家長支持。
  一次次的挫敗中她含淚爬起,終於找到自己的強項:「故事教學」,為黑暗的初任歲月點亮一道光。
  她謹記恩師吳英長的期勉:「國小老師這個平凡的工作,能夠把學生的未來放大!」

  「你不會,是溫老師的錯,因為我還沒把你教會!」
  溫美玉不相信學校體制是創意教師的墳場,並以實際行動打破迷思。
  她以文學作品做為班級經營主幹,帶著五年級學生全班寫小說和心情日記。不但讓學生精進閱讀寫作能力,也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心橋。
  早在民國八十年代,她便開啟風氣之先實踐小組討論教學;
  為了同理學生的學習困難,她重新進修數學和音樂,開啟教學第二曲線。
  她研發獨創「雙卡教學」和「小白板」,大幅提升教學效能。
  她放下棍子,以坦誠幽默的方式處理班級事件,不再以強者自居。
  她深知,磨難與衝擊是教學路上的常態;即使不一定會成功,但可以在失敗中一再修正。
  她「任性」而為,始終不是「模範老師」,在教學和班級經營上以專業底氣揮灑創意。

  「我想把學生帶往何處?」
  她以「教室CEO」的宏觀視野和破框的勇氣,為班級創造願景;以實踐的意志與智慧,帶領師生一同從優秀邁向卓越。

  「做了一輩子,我的工作是老師」
  溫美玉並不以「小學老師」自我設限,她把創新教學的理念設計成實際可用的教學輔具,在體制內發揮創意,讓教學翻轉成真。
  二○一三年,成立臉書社團「溫老師備課Party」,凝聚教師自主學習資源與能量,感動與帶動無數老師,成為全臺最大教師社群,以民間力量成為全台老師的重要學習共同體。
  二○一八年,溫美玉是全美中文大會一個上臺的臺灣人,大聲宣告臺灣教育的豐碩成績。
  教學生涯所追求的成功,不只侷限在虛幻的個人優越感,而是真正的人生意義。教師生涯也可以是活出真實自我的地方。

  一個老師的能量與社會角色並不只是教學生涯的三十年。
  溫美玉退休之後懷著使命感持續投入終生熱愛的教育工作,體現了一個老師如何傳承經驗與持續學習,推動社會正能量,定義「教育」與「教師」的恆久價值。

  這是溫美玉的教學生涯故事,也是一場淬鍊心智與勇氣的英雄之旅。
  一個平凡農家女孩,成為溫美玉。

本書特色

  1.全書收錄三十篇溫美玉教學生涯小故事,道出一個老師從「初任」、「成長」到「成熟」不同階段所面對的課題與挑戰,以及突破困境的珍貴歷程。最終成為啟發學生的良師,也活出更貼近自我的人生。

  2.溫美玉退休兩年後沉潛省思,首度以「30年資深良師」的高度回望教學之路的探索、挫敗與恆毅、奮進。
  這是溫美玉30年修練之路與人生心法,一個平凡老師的不凡旅程。

  3.本書不只是一本分享教學心法的書,更是一本心理勵志好書。所有職場工作者都能在本書得到珍貴的人生智慧和不斷超越自我的力量。

  4.本書目標讀者:體制內與體制外教師、教育科系師生、家長。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