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當我還在國立臺灣工業技術學院(現今的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任教時,有一天收到電力公司的收據,由於剛改版和以前的格式不同,好奇研究了一下,發覺電費是計算至角,並採用四捨五入,以元為收費單位。假設每張收據的電費尾數從零角至九角出現的機會都均等,則平均來說,每十張收據的電費,台電就有可能溢收了五角(其他捨去和進位互相抵消了)。依台電資料,全國有八百五十萬用戶,每兩個月收一次就溢收了四十二萬五千元,一年下來就有二百五十五萬元,其他像自來水公司、瓦斯公司及才開徵的空汙費也都有類似的情形。
內心對這個小小發現若不讓人知道很難過,於是試著投書報紙,建議各事業單位的收費若有捨入的需要,一律採用五捨六入的方式,以降低溢收的機率和金額,更精確的作法即是修改電腦程式,統計每年由四捨五入所溢收的金額,並將其回饋消費者或捐作慈善用途。
小小文章竟然被媒體接受刊登,從此開啟我的評論寫作和投書之門。由於自己的資訊專業和在大學教書,所以文章以資訊科技的評論和科技新知介紹為主,旁及教育的親身經歷的問題。當然因為身處台灣民主化的過程當中,一些社會與政治議題的評論會偶而觸及,廿七年下來也累積了好幾百篇文章,本書就挑選和科技相關的文章百餘篇,希望對於數位科技和人工智慧的科學普及做些貢獻。
既然是在媒體刊登的文章,難免就要有些契合時事,不過所選文章盡量著重在觀念的闡述和故事性,雖已雖然事過境遷,希望讀起來仍是可以津津有味。當然百忙之中疏漏在所難免,敬請讀者們見諒,任何指教請email至[email protected],感謝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