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要看中醫還是西醫好?
國學大師梁啟超的「失腎記」,竟為西醫「擺烏龍」割錯腎臟?
曾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的胡適,自幼身體不好,出國竟必備中醫的成藥「六神丸」與「痧藥」?蔣介石怎麼應對牙痛、失眠的老毛病?他為什麼痛恨國人隨意吐痰、放屁?
這些近代的政治人物及知識分子是如何面對及看待自身的疾病?如何擇醫,尋求健康之道?又如何擴大自己的患病經歷,在中西醫論爭的年代,來思考整個國族的衛生與健康?
本書從「病人歷史」出發,選取最具代表性的近代中國人物,包括孫中山、胡適、魯迅、梁啟超、蔣介石等人。他們受著大病小痛之苦,都曾經表達對傳統中醫和身體觀的各種看法。書中對這些歷史人物的醫療觀點進行深入剖析,以期讀者對近代中西醫的醫療史有更寬廣的認識。作者深入淺出的詮釋中醫與中國文化轉型之困境,在人物故事中尋找國族發展之路,讀起來意義深遠卻又趣味盎然。
國學大師梁啟超的「失腎記」,竟為西醫「擺烏龍」割錯腎臟?
曾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的胡適,自幼身體不好,出國竟必備中醫的成藥「六神丸」與「痧藥」?蔣介石怎麼應對牙痛、失眠的老毛病?他為什麼痛恨國人隨意吐痰、放屁?
這些近代的政治人物及知識分子是如何面對及看待自身的疾病?如何擇醫,尋求健康之道?又如何擴大自己的患病經歷,在中西醫論爭的年代,來思考整個國族的衛生與健康?
本書從「病人歷史」出發,選取最具代表性的近代中國人物,包括孫中山、胡適、魯迅、梁啟超、蔣介石等人。他們受著大病小痛之苦,都曾經表達對傳統中醫和身體觀的各種看法。書中對這些歷史人物的醫療觀點進行深入剖析,以期讀者對近代中西醫的醫療史有更寬廣的認識。作者深入淺出的詮釋中醫與中國文化轉型之困境,在人物故事中尋找國族發展之路,讀起來意義深遠卻又趣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