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如何介入現代詩學?
媒介如何牽引書寫層次?
而詩人又為媒介帶來何種炫彩斑斕的想像?
作者張皓棠以近年自德國崛起的「媒介考古學」出發,導引其獨特的「科技─認識論」,提出現代詩的「媒介式文學分析」。本書以詩人夏宇的《粉紅色噪音》、《這隻斑馬》、《那隻斑馬》與《第一人稱》為例證,探尋夏宇在其炫彩斑斕的詩集中所賦予的媒介與想像,討論夏宇如何用機器翻譯、流行歌、電影媒介牽引出「書寫」的層次,分析載體上文學與物質性的呼應關係,並直指夏宇獨特的噪音美學,體現其對媒介的洞見與嶄新的詩意。
「《粉紅色噪音》是詩學與科技接軌的絢爛想像,為機器翻譯的誤譯所讚嘆,並轉化為獨特的美學體驗並延展中文語句的疆界。」
「《這隻斑馬》與《那隻斑馬》透過歌詞、句形、色塊與書本的外部技術顯現了流行歌的輝煌與殞落,並以書本的物質性介入了詩與歌的界限。」
「《第一人稱》則將電影剪輯技術與畫外音縫入詩語言中,開啟了電影與詩相接的新可能。」
本書提出不同以往的觀看角度,重新檢視文本的詩學核心、創作實踐與整體架構,希望帶來嶄新的閱讀體驗,同時鼓勵讀者嘗試以不同媒介進行創作,讓詩意無遠弗屆。
本書特色
★作者張皓棠以近年自德國崛起的「媒介考古學」出發,導引其獨特的「科技─認識論」,提出現代詩的「媒介式文學分析」。
★本書以詩人夏宇的《粉紅色噪音》、《這隻斑馬》、《那隻斑馬》與《第一人稱》為例證,探尋夏宇在其炫彩斑斕的詩集中所賦予的媒介與想像。
媒介如何牽引書寫層次?
而詩人又為媒介帶來何種炫彩斑斕的想像?
作者張皓棠以近年自德國崛起的「媒介考古學」出發,導引其獨特的「科技─認識論」,提出現代詩的「媒介式文學分析」。本書以詩人夏宇的《粉紅色噪音》、《這隻斑馬》、《那隻斑馬》與《第一人稱》為例證,探尋夏宇在其炫彩斑斕的詩集中所賦予的媒介與想像,討論夏宇如何用機器翻譯、流行歌、電影媒介牽引出「書寫」的層次,分析載體上文學與物質性的呼應關係,並直指夏宇獨特的噪音美學,體現其對媒介的洞見與嶄新的詩意。
「《粉紅色噪音》是詩學與科技接軌的絢爛想像,為機器翻譯的誤譯所讚嘆,並轉化為獨特的美學體驗並延展中文語句的疆界。」
「《這隻斑馬》與《那隻斑馬》透過歌詞、句形、色塊與書本的外部技術顯現了流行歌的輝煌與殞落,並以書本的物質性介入了詩與歌的界限。」
「《第一人稱》則將電影剪輯技術與畫外音縫入詩語言中,開啟了電影與詩相接的新可能。」
本書提出不同以往的觀看角度,重新檢視文本的詩學核心、創作實踐與整體架構,希望帶來嶄新的閱讀體驗,同時鼓勵讀者嘗試以不同媒介進行創作,讓詩意無遠弗屆。
本書特色
★作者張皓棠以近年自德國崛起的「媒介考古學」出發,導引其獨特的「科技─認識論」,提出現代詩的「媒介式文學分析」。
★本書以詩人夏宇的《粉紅色噪音》、《這隻斑馬》、《那隻斑馬》與《第一人稱》為例證,探尋夏宇在其炫彩斑斕的詩集中所賦予的媒介與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