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文化知識家:帶孩子探索文化資產場所的奧祕(隨書附現地教學課程學習包) | 拾書所

成為文化知識家:帶孩子探索文化資產場所的奧祕(隨書附現地教學課程學習包)

$ 355 元 原價 450
  #當國中小課程規定要介紹臺灣文化資產、高中階段必須嘗試「探究與實作」的多元化教學,在校教師如何設計教案搭配實地場域進行教學?
 
  #當父母帶著子女去到各種文化產業園區時,可不可以在打卡拍照、吃冰棒逛市集之外,加入一點有文化內涵的小遊戲?
 
  #當導遊、解說員介紹各地古蹟遺址或是重要廟宇的宗教信仰時,除了單向講述歷史故事,能不能還有教與學的雙向互動?
 
  「親近文化資產,感受時間的力量,認識這塊土地上曾發生的故事。」───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策劃。
 
  【這本書講什麼?】
  →透過文化資產教育,讓自己學會更認識自己。
 
  舉凡古蹟遺址、歷史建築、文化景觀……等相關場域,都具有厚實的文化與歷史的價值,從基隆的砲臺到恆春的古城,從八通關古道到阿里山鐵道,從馬祖戰地文化到綠島人權文化園區,從安平古堡到卑南遺址,從糖廠、酒廠、林場到鹽場……,臺灣雖小,但遍布各式各樣展現土地與人民記憶的文化資產,皆散發無比魅力,吸引無數人前往。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看待文化資產的角度,已不再止步於保存與觀看,在到此一遊的旅遊紀錄之外,或許也有「深入了解」的渴求;對文化歷史的知其然之外,或許還有「知其所以然」的追求。
 
  於是,本書提供了多種「經過演練」的方法,既能幫助你更加理解文化資產,也能從中習得設計教學的能力,經由「六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腳到和心到),認識這塊土地上發生的種種事物,認識自己與土地之間的關係,乃至於更認識自己。
 
  【這本書給誰看?】
  →在文化資產教育的情境裡,參與者可以分成「教育者」與「學習者」。
 
  再具體一點來說,參觀文化資產的人們可以是攜家帶眷的親子組,也或許是呼朋引伴的旅行團,當然更少不了走出校園的教育單位,這些人可概略分為「家長/子女」、「導覽者/參觀者」、「教師/學生」等組合,這些組合彼此之間正是由「教育」串連起來。
 
  人人都有能力成為文化資產教育的教育者(推廣者),反過來說,人人也都有機會成為文化資產教育的學習者(接受者)。
 
  因此,本書提供了特定類型文化資產場所的教學課程學習單,教育者可直接參考操作,學習者則在獲取文化知識之餘達到互動的趣味,也在遊戲之中思考文化資產的價值。
 
  【這本書怎麼用?】
  →先閱讀書中資料,再操作所附教學課程學習單,之後舉一反三,創作屬於自己的文化資產教育。
 
  所以,本書精選5大「易於參訪」的文化資產類型,加以介紹與說明,另附上7份「易於操作」的文化資產現地教學課程學習單,用以搭配書中內容。換言之,在一般參觀模式,閱讀(或攜帶)本書即可;若進入教學模式,便可以延伸運用附件。同時書中亦附有QR code,把學習單檔案與參考答案連結在雲端,開放下載使用──兼顧了「純閱讀」以及「教與學」的需求。
 
  希望藉由本書架構的呈現與引導,讓更多人能體會歷史傳承的意義,為文化資產找到新的親近方式;也期待激發教師與家長等讀者(甚至包含文資管理單位),對文化資產創造出更多元的延伸與詮釋。
 
  成為文化知識家,從使用這本書開始!
 
本書特色
 
  ◎第一本真正意義上「寓教於樂」、「實地互動」的文化資產深度導覽。
  ◎隨書附贈7份學習單,實踐12年國教108課綱跨領域與跨科目的學習。
  ◎適用於教師、家長、解說員對「國小中高年級」學生進行文化資產現地教育。
  ◎內文採用12級大字體,戶外閱讀無障礙;豐富的圖表照片,教學容易好操作。  
 
好評推薦
 
  有別於一般以建築本體為主軸的文化資產相關書籍,這本書提供教學者認識文化資產場域的方式、設計文化資產教案的方法,讓教學者能夠將自身的教學專業與文化資產場域融合,帶著學習者一起親近場域,進行現地教學。(陳濟民,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
  
  「如果你不認識,你就不會去愛。」這正是文化資產教育更深一層的意義──這種「對過去的體驗」,不僅僅是歷史教學、歷史思考養成的最佳方法,文化資產豐富的環境與體驗素材,更可以作為不同學科的教學媒介,而本書所提供的教案,就包含了社會、自然、藝術與人文、國語、數學等多種科目的應用。(江明親,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