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界學習倒著走:當代德國劇作選3 | 拾書所

當世界學習倒著走:當代德國劇作選3

$ 360 元 原價 400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顧問 耿一偉 專文導讀
 
  精選五位當代劇作家――馬琉斯.馮.梅焰堡(Marius von Mayenburg)、湯瑪斯.梅勒(Thomas Melle)、諾拉.阿卜杜勒―馬克蘇德(Nora Abdel-Maksouds)、黎娜.葛蕾莉克(Lena Gorelik)、米蘭.加特(Milan Gather)――的作品,集結成《當世界學習倒著走――當代德國劇作選3》。
 
  這五個劇本均由多個短場景構成,敘事節奏快速,主要以對話呈現,體現了當代劇本與文化的特徵。故事分屬不同類型,卻都帶出了當代的重要社會議題――宗教、教育、兒童性侵害、社會政策與階層問題、失智,此外也包括對既有規則的重新想像。而這些議題不僅在德國發生,也是全球都會面臨的,藉由將之呈現於舞台上,與公共領域產生對話與反思。
 
  殉道者 Märtyrer/馬琉斯.馮.梅焰堡 Marius von Mayenburg
  班雅明.蘇德拒絕上學校的游泳課,他說是因為穿比基尼的女生傷害了他的宗教情感。他的母親認為這只是無聊的笑話,但生物老師蘿特卻認為這是班雅明呼救的方式。班雅明的宗教狂熱不只說說而已,他的行動挑戰了學校的日常:穿著衣服鞋子跳進泳池裡,並以種種方式挑釁教學,從工業化、演化論,到同性戀與兩性平等,都在他以聖經引用打造的世界裡受到審判與攻擊。他極端的宗教立場,也激起各個成年人之間既有的價值衝突,不僅涉及包容多元世界觀的界線,也讓潛在的厭女、反猶等權力壓迫的社會機制浮上檯面。就在母親推卸責任、教學者在無助與縱容間相互拉扯之際,班雅明招募到了他的第一位門徒—被其他人霸凌的同學葛歐格。班雅明慫恿他展開一項謀殺計畫,悲劇看來即將無可避免。當蘿特老師和班雅明對質時,眾人不相信的卻是她。最終,她自己成為了殉道者。
 
  我們的照片 Bilder von uns/湯瑪斯.梅勒 Thomas Melle
  事業有成的媒體集團經理耶斯科接到一張手機上匿名傳來的照片,上面是自己青少年時期被拍下的裸照。這引起向來成功自信,且早已將青少年時期的過往塵封已久的耶斯科極度的恐慌,開始從舊時同學處著手,希望能找到蛛絲馬跡。昔日同學現多在各領域身居要職,同學之一康斯坦丁卻因過去的經驗頹廢潦倒,無力面對人生。同學中曾經看似最風光亮麗的馬圖什卡也因持有兒童色情圖片入獄服刑。眾人或選擇完全否認或壓抑,或選擇自我毀滅,又或是選擇將其解讀為大環境影響下的共同記憶。隨照片的出現,眾人皆被迫面對過去。
 
  吉普車 Jeeps/諾拉.阿卜杜勒―馬克蘇德 Nora Abdel-Maksouds
  在戲的一開頭就指出,在德國「每年有四千億歐元的遺產被繼承,每五個孩子當中有一人是窮人」。劇中安排遺產在死後由政府接管,繼承權(包含負債)則開放以抽籤方式重新決定。而業務的承辦單位正好就是負責社會救濟金發放的就業中心。作品將時間拉到繼承法改革的三個月之後,兩名在單調沉悶的就業中心裡工作的行政人員,遇到兩個婦女衝進辦公室,用手槍對著他們的胸口,威脅要把其中一人用多年積蓄所買的心愛吉普車炸毀。繼承巨額遺產是一種幸運或是社會的不公平?就像出生的巧合一樣,「卵巢彩券」的出現打亂了一整個世代的人生規劃。
 
  當世界學習倒著走 Als die Welt rückwärts gehen lernte/黎娜.葛蕾莉克 Lena Gorelik
  這齣戲劇裡的主要角色是兩名小學生尤西和米拉。尤西雖然是男生,卻喜歡穿洋裝,可是他並不想當女生,他只是覺得洋裝很漂亮。由於與眾不同,尤西經常遭到別人嘲笑,這令他非常氣憤。小女生米拉不喜歡別人制訂的規定,比如必須用「您」稱呼老師;要準時不能遲到等等。到底是誰決定一切都必須這麼運作?難道就不能不一樣嗎?還有,如果有另外一個世界,在那個世界裡另有它自己的規定,比如尤西的媽媽突然要求他早上繼續躺在床上別起床,而米拉的爺爺居然搬到狗屋裡居住,這樣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各種奇思妙想、荒謬怪事接二連三地出現,各種物品也都瘋瘋癲癲:內褲想要戴在別人頭上;鞋子啃咬著狗狗;狗狗不只喵喵叫,還想用牽繩遛人!更怪的是,除了尤西和米拉,其他人和所有的物品似乎都認為這些都正常不過!起初這一切怪事還挺有趣的,但尤西和米拉很快就發現,如果這個世界只是變得不一樣,並不代表事情會變得更好。那麼,當世界天翻地覆,他們/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莫妮卡奶奶――什麼? Oma Monika, was war?/米蘭.加特 Milan Gather
  這部戲劇由兩名演員演出,講述小學生巴塔薩和祖母莫妮卡奶奶的祖孫情誼。和一般祖孫相處不同之處在於,莫妮卡奶奶開始出現失智現象。起初巴塔薩並沒有察覺奶奶異常的地方,因為平時爸媽下班後便會接他回家,兩人相處的時間沒有那麼長。但是這一次爸媽出差,他必須在奶奶家過夜,也因此他才驚覺奶奶有一些不太對勁。一開始他感到驚慌失措,甚至想打電話向爸媽求助,但最後他決定利用身邊的物品喚起奶奶的記憶。貼心的巴塔薩一步一步引導奶奶重回過往的時光:她和爺爺共同生活、相識,結婚生子,她從前的工作,甚至莫妮卡奶奶和她爸媽的生活片段等等。一步一步,巴塔薩拼湊出奶奶的過往,也一步一步引領奶奶回到當下,認出如今在外面(不久前她認不出巴塔薩,還將他趕出去)的男孩是她摯愛的孫子,並且請他回來和自己說說話。填字遊戲串連這部戲劇多處劇情,不僅是巴塔薩與莫妮卡奶奶愛玩的遊戲,在巴塔薩喚起奶奶記憶的過程中,也出現幾處類填字遊戲的元素,比如奶奶想不起「白天」該怎麼說,只能用「不是晚上,是在太陽……」加以描述,而巴塔薩立刻猜出奶奶想說的是「白天」,可說是祖孫二人共同創造的「填字遊戲」。
 
本書特色
 

  1.歌德學院(台北)德國文化中心為促進台德文化交流特別推薦且協力出版此書,取得獨家授權第一手資訊。
 
  2.劇本類型多元,包括偶劇、青少年戲劇,反映德國當代社會議題。
 
  3.適合戲劇系、文學╱劇本創作及研究者、德文系所師生閱讀。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