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倫敦新聞畫報》記錄的晚清1857-1860 | 拾書所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倫敦新聞畫報》記錄的晚清1857-1860

$ 434 元 原價 550
  《倫敦新聞畫報》:世界上第一份以圖像為主的畫報!
  有別於傳統史觀的客觀對照,第一手資料的歷史新視角!
 
  駐華記者、畫家的紀實手稿再次揭開清末戰爭、地方風俗的面貌,
  外國記者在中國過的新年、佛山水道之戰、廣州的激烈戰事……
  藉由畫家的速寫,帶你一窺動盪年代最真實的特寫!
 
  ║英法聯軍進攻白河要塞:
  「1858年5月,西方列強的大使們已經決定不再尋求跟中國當局建立外交關係的機會……」
  「條約申明,口岸對我們開放,基督教可以自由地在中國傳播,允許在口岸設立領事館,可以在北京設立外交辦事機構。英國和法國獲得了大量的戰爭賠款。」
 
  ║《中英天津條約》的簽訂:
  ─基督教將被允許在中國傳教,傳教士們將受到保護
  ─英國商船將被允許在大江沿岸通商,並增開臺灣、潮州等口岸
  ─對英國臣民合法僱用中國臣民不加以法律上的限制
  ─漢字「夷」不得出現在任何中國官方發布的中文正式文件中
  ─確認英國政府通過以前的條約所取得的利益,規定英國政府可參與中國皇帝所准予地給任何其他國家的利益
  ─本條約中所有處罰及沒收充公均屬於中國政府的公用事業
  
  「其重要性不僅在於終止幾個月來的流血與痛苦,也在於很有可能將這個獨特而奇妙的帝國引入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
 
   ║臺灣漢族人的禮儀風俗
  「島上有廣闊而肥沃的平原,許多地方盛產玉米、大米和你能在印度看到的所有水果」
  「它的縱深地區至今還沒有人進去探勘過。這些山脈的另一邊目前都歸土著的高山族人所擁有」
  「她們的髮型頗為雅致,毫無例外地全將人工製作的花插在頭髮上」
  「『番鬼』這個詞還沒有傳到這,也許當更多的外國人前來訪問這個地方時,他們就會失去這種淳厚的本性」
 
本書特色
 
  本書收錄1857-1860年間的《倫敦新聞畫報》,包含英國船隊的船行記錄、第一次鴉片戰爭各地戰況紀實、人民日常速寫、在香港的相關敘事、馬尼拉速寫、英法聯軍戰情、臺灣漢族禮儀風俗等等,讀者不僅能對清末的戰事有更加詳實的了解,對於當時的宗教、地方風俗、民生觀察也能有更深入的認識。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