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如意、不公義、不融合的世界裏,上帝究竟在哪裏?為何上帝總是叫我們遭遇苦難、分離和不義?
近幾年,香港社會充斥著各種焦慮和不安情緒,面對新常態,有些人選擇留下,有些人選擇遠走他鄉。無論如何,離開和分離,已成為我們的日常,而當下大家感受到的,就是分離之痛。
分離,是否只是共融的「相反面」,沒有正面意義?本書從十架象徵神學出發,指出分離乃達至真正共融的必經之途,正因上帝總是以「反面」的象徵,顯明和成就祂的旨意——這本就是祂奧妙而弔詭的行事方式!
作者在本書不是試圖建構一套「流散神學」,而是盼望先回到關乎上帝本性的神學起點,就如道成肉身、一位兩性、屬性相通、基督的虛己等奧妙教理,以表明上帝在反面裏成就正面的這種弔詭性。之後再從十架象徵神學入手,指出反面的出現不應只是叫人墮入絕望的幽谷,同時亦是叫人放下自我中心的契機,催使人轉而尋求那位道成肉身、取了人性並為我們身懸十架的主。更重要的是,我們可透過十架象徵神學更深領會上帝的心意——祂雖讓我們迭遭患難分離、不公不義,但亦因此叫我們參與在基督的受苦和十架的患難之中,並一起投進「我的上帝,為甚麼離棄我」這神聖共融的懷抱。
「只有通過苦難,我們才可以真正認識上帝;通過受苦來讓人認識上帝,也是上帝的選擇——用受苦來啟示祂自己。上帝在受苦中被認識,意味著先是基督的受苦,然後基督徒也必跟隨著受苦,這個認識是非一般的,也是人的理性難以想像的⋯⋯而我們當下所遭遇的一切,正是叫我們可以參與在基督的受苦之中,與基督的受苦共融:他經驗了與父的分離,我們豈非也有時感到上帝離開我們,不與我們同在嗎?」——本書作者
近幾年,香港社會充斥著各種焦慮和不安情緒,面對新常態,有些人選擇留下,有些人選擇遠走他鄉。無論如何,離開和分離,已成為我們的日常,而當下大家感受到的,就是分離之痛。
分離,是否只是共融的「相反面」,沒有正面意義?本書從十架象徵神學出發,指出分離乃達至真正共融的必經之途,正因上帝總是以「反面」的象徵,顯明和成就祂的旨意——這本就是祂奧妙而弔詭的行事方式!
作者在本書不是試圖建構一套「流散神學」,而是盼望先回到關乎上帝本性的神學起點,就如道成肉身、一位兩性、屬性相通、基督的虛己等奧妙教理,以表明上帝在反面裏成就正面的這種弔詭性。之後再從十架象徵神學入手,指出反面的出現不應只是叫人墮入絕望的幽谷,同時亦是叫人放下自我中心的契機,催使人轉而尋求那位道成肉身、取了人性並為我們身懸十架的主。更重要的是,我們可透過十架象徵神學更深領會上帝的心意——祂雖讓我們迭遭患難分離、不公不義,但亦因此叫我們參與在基督的受苦和十架的患難之中,並一起投進「我的上帝,為甚麼離棄我」這神聖共融的懷抱。
「只有通過苦難,我們才可以真正認識上帝;通過受苦來讓人認識上帝,也是上帝的選擇——用受苦來啟示祂自己。上帝在受苦中被認識,意味著先是基督的受苦,然後基督徒也必跟隨著受苦,這個認識是非一般的,也是人的理性難以想像的⋯⋯而我們當下所遭遇的一切,正是叫我們可以參與在基督的受苦之中,與基督的受苦共融:他經驗了與父的分離,我們豈非也有時感到上帝離開我們,不與我們同在嗎?」——本書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