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惡無處不在,你準備好正視魔鬼的真面目了嗎?
與「惡」的對抗,一直是人類歷史的重大主題。然而邪惡未曾終結,每個個人、群體對「惡」的定義不盡相同,所謂的「惡人」甚至不覺得自己壞,顯示「邪惡」這個概念極為複雜,任何單一視角都不足以全盤理解。
在本書中,榮格分析師萊儂.科貝特從深度心理學切入,整理了理解邪惡的眾家觀點。助人工作者經常與被「惡」所傷的人一起工作,甚至會直接面對「惡人」,必須具備從豐富視角理解邪惡的能力,而不是逃避邪惡,才能提供真正具有深刻療效的幫助。
《理解邪惡》納入了一系列以榮格理論、精神分析、社會科學、哲學、神經生物學、神話及宗教研究等為基礎的方法來探討邪惡──邪惡是怎麼從人類心靈誕生的?普通人可能犯下惡行嗎?邪惡和內在陰影的關係為何?何種社會條件會製造邪惡?此外,本書也闡明了純粹犯錯與真實惡行之間的差異、描述臨床工作者目睹邪惡後自身可能受到的影響,並從心理學討論恐怖主義,也探討以靈性觀點理解邪惡的必要性。
科貝特說:「治療的任務是要了解導致邪惡困局的動力、找到涵容與修復的方法。」邪惡與痛苦緊密交纏,是哲學與宗教長久探索的命題,也是心理助人者的工作核心,更是我們生活的主旋律。本書帶來的省思能讓我們自身與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本書特色
◤ 作者以深度心理學為切入點,並納入有助於理解邪惡的眾家論述,包含榮格理論、精神分析、社會科學、哲學、神經生物等研究,是近年來有關邪惡之深度心理學著作中,最重要、也最值得閱讀的一本。
◤ 本書除了能夠引領助人工作者面對邪惡外,對心理學相關工作與研究者來說,勢必深具吸引力;對於其他領域,如哲學或宗教範疇的專業人士來說,本書則能引發深思與討論。而身為一般人的你我,更能從中了解邪惡心理,觸碰黑暗面的同時更了解自我。
◤ 於邪惡現象的分析上,本書作者科貝特博士因其專業背景,有足夠的臨床個案經驗為本書論述描繪出更清晰的輪廓,帶領讀者以多層次的觀點角度堆疊出對邪惡於思考上的厚度,進而試圖理解邪惡與臨床實務的關係。
如果我們想要了解人類的處境,就必須試著理解邪惡,這樣的理解即為心理治療工作的基礎。——本書作者科貝特
好評推薦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
許德謙|私人執業精神分析師、牧師/靈修導師
彭仁郁|臺灣臨床心理學會政治暴力創傷與療癒小組召集人
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蔡榮裕|精神科專科醫師
鐘 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主持人
——直面邪惡 共同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當心理治療師、一般大眾,甚至所有人類處在各自生命的關鍵 時刻時,探究邪惡的問題是敏感且深奧的。科貝特博士在本書以複雜的分析方式爬梳各種理論,並以他身為心理治療師的多年經驗為基礎,討論邪惡這個我們當代最困難的議題之一。相信本書將能成為最有幫助的指引,帶領我們走出生命中的黑暗時刻與崎嶇道路。——莫瑞.史丹博士(Murray Stein, Ph. D.),《榮格心靈地圖》(Jung’s Map of the Soul)作者
在討論「邪惡」這個極為複雜的議題上,萊儂.科貝特博士為全球的心理治療圈做了極好的服務。他謹慎地爬梳哲學、宗教、科學與文化研究等理論,編織出邪惡無法簡化的論述,以及其為心理臨床所帶來的挑戰。接下來在您將翻開本書後,您將有機會一看書中充滿省思的論述,以及這些論述為心理學、心理分析與道德所帶 來的貢獻,現在就做好準備與魔鬼搏鬥吧! ——喬.坎伯雷(Joe Cambray, Ph. D.,),美國加州帕西菲卡學院院長暨執行長(President/ CEO, Pacifica Graduate Institute)
惡的問題是人類最長期也是最具爭議的當務之急之一,從人類 思想開始以來就引起了許多學科的關注,包括中國諸子百家性善性惡都與這有關。對心理治療師而言,他們可能在工作上會遇到一位 他們認為是邪惡的人物,或者一位承認經常作惡的來訪者。更何況還有鄂蘭所提及的平凡的邪惡。作者對於這方面的思考,也顯示出單純的心理學是不足以深入這個問題的。在傳統科學範疇的心理學之外,還要有像榮格心理學這樣包涵靈性和集體層次的心理學,才足以適當地理解這議題。也因為如此,《理解邪惡》一書可以說 是多年來有關邪惡之深度心理學著作當中,最傑出的一本,也是最值得閱讀的一本。——王浩威,精神科醫師
先從簡單的問題下手,惡是先天還是後天?精神分析偏向後者,榮格心理學偏向前者。接著再從世俗的層面下手,我們對惡有沒有責任?它有辦法改變或消弭嗎?這問題在社會科學領域引發了精彩的論戰。最後,我們所謂的惡該如何定義?是暴力、傷害,還是其他?上述的討論共同交織出這本關於邪惡的宇宙。面對邪惡,即便治療師都會被其震攝並受創,因此我會把這本書裡的問題想一萬次,你呢?——鐘穎,心理學作家
與「惡」的對抗,一直是人類歷史的重大主題。然而邪惡未曾終結,每個個人、群體對「惡」的定義不盡相同,所謂的「惡人」甚至不覺得自己壞,顯示「邪惡」這個概念極為複雜,任何單一視角都不足以全盤理解。
在本書中,榮格分析師萊儂.科貝特從深度心理學切入,整理了理解邪惡的眾家觀點。助人工作者經常與被「惡」所傷的人一起工作,甚至會直接面對「惡人」,必須具備從豐富視角理解邪惡的能力,而不是逃避邪惡,才能提供真正具有深刻療效的幫助。
《理解邪惡》納入了一系列以榮格理論、精神分析、社會科學、哲學、神經生物學、神話及宗教研究等為基礎的方法來探討邪惡──邪惡是怎麼從人類心靈誕生的?普通人可能犯下惡行嗎?邪惡和內在陰影的關係為何?何種社會條件會製造邪惡?此外,本書也闡明了純粹犯錯與真實惡行之間的差異、描述臨床工作者目睹邪惡後自身可能受到的影響,並從心理學討論恐怖主義,也探討以靈性觀點理解邪惡的必要性。
科貝特說:「治療的任務是要了解導致邪惡困局的動力、找到涵容與修復的方法。」邪惡與痛苦緊密交纏,是哲學與宗教長久探索的命題,也是心理助人者的工作核心,更是我們生活的主旋律。本書帶來的省思能讓我們自身與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本書特色
◤ 作者以深度心理學為切入點,並納入有助於理解邪惡的眾家論述,包含榮格理論、精神分析、社會科學、哲學、神經生物等研究,是近年來有關邪惡之深度心理學著作中,最重要、也最值得閱讀的一本。
◤ 本書除了能夠引領助人工作者面對邪惡外,對心理學相關工作與研究者來說,勢必深具吸引力;對於其他領域,如哲學或宗教範疇的專業人士來說,本書則能引發深思與討論。而身為一般人的你我,更能從中了解邪惡心理,觸碰黑暗面的同時更了解自我。
◤ 於邪惡現象的分析上,本書作者科貝特博士因其專業背景,有足夠的臨床個案經驗為本書論述描繪出更清晰的輪廓,帶領讀者以多層次的觀點角度堆疊出對邪惡於思考上的厚度,進而試圖理解邪惡與臨床實務的關係。
如果我們想要了解人類的處境,就必須試著理解邪惡,這樣的理解即為心理治療工作的基礎。——本書作者科貝特
好評推薦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
許德謙|私人執業精神分析師、牧師/靈修導師
彭仁郁|臺灣臨床心理學會政治暴力創傷與療癒小組召集人
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蔡榮裕|精神科專科醫師
鐘 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主持人
——直面邪惡 共同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當心理治療師、一般大眾,甚至所有人類處在各自生命的關鍵 時刻時,探究邪惡的問題是敏感且深奧的。科貝特博士在本書以複雜的分析方式爬梳各種理論,並以他身為心理治療師的多年經驗為基礎,討論邪惡這個我們當代最困難的議題之一。相信本書將能成為最有幫助的指引,帶領我們走出生命中的黑暗時刻與崎嶇道路。——莫瑞.史丹博士(Murray Stein, Ph. D.),《榮格心靈地圖》(Jung’s Map of the Soul)作者
在討論「邪惡」這個極為複雜的議題上,萊儂.科貝特博士為全球的心理治療圈做了極好的服務。他謹慎地爬梳哲學、宗教、科學與文化研究等理論,編織出邪惡無法簡化的論述,以及其為心理臨床所帶來的挑戰。接下來在您將翻開本書後,您將有機會一看書中充滿省思的論述,以及這些論述為心理學、心理分析與道德所帶 來的貢獻,現在就做好準備與魔鬼搏鬥吧! ——喬.坎伯雷(Joe Cambray, Ph. D.,),美國加州帕西菲卡學院院長暨執行長(President/ CEO, Pacifica Graduate Institute)
惡的問題是人類最長期也是最具爭議的當務之急之一,從人類 思想開始以來就引起了許多學科的關注,包括中國諸子百家性善性惡都與這有關。對心理治療師而言,他們可能在工作上會遇到一位 他們認為是邪惡的人物,或者一位承認經常作惡的來訪者。更何況還有鄂蘭所提及的平凡的邪惡。作者對於這方面的思考,也顯示出單純的心理學是不足以深入這個問題的。在傳統科學範疇的心理學之外,還要有像榮格心理學這樣包涵靈性和集體層次的心理學,才足以適當地理解這議題。也因為如此,《理解邪惡》一書可以說 是多年來有關邪惡之深度心理學著作當中,最傑出的一本,也是最值得閱讀的一本。——王浩威,精神科醫師
先從簡單的問題下手,惡是先天還是後天?精神分析偏向後者,榮格心理學偏向前者。接著再從世俗的層面下手,我們對惡有沒有責任?它有辦法改變或消弭嗎?這問題在社會科學領域引發了精彩的論戰。最後,我們所謂的惡該如何定義?是暴力、傷害,還是其他?上述的討論共同交織出這本關於邪惡的宇宙。面對邪惡,即便治療師都會被其震攝並受創,因此我會把這本書裡的問題想一萬次,你呢?——鐘穎,心理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