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槿可以在這裡開花嗎? | 拾書所

朱槿可以在這裡開花嗎?

$ 395 元 原價 500
  一旦放棄劃分與控制的欲望,
  我們就可以一起在四季裡跳舞。
   
  #植物療癒 #自我認同 #歸屬感 #家族歷史
 
  栽種食物幫助我找回自我,
  讓我在多年來相信自己沒有歸屬之後,
  知道自己是某種深奧、神聖的事物的一部分。
 
  「妳為什麼不滾回去妳來的地方?」
   
  父母來自模里西斯的新二代克萊兒,深色捲髮深色皮膚的她,
  從小暗暗期待有天可以變得跟其他人一樣「正常」。
 
  大都市似乎是唯一能讓她覺得自己並非不受歡迎的地方,
  但是汲汲營營於成就,都不足以填補她所欠缺的歸屬感。
  直到與都市農耕的相遇,才讓她茫然無措的心有了得以安放的所在。
 
  汗水淋漓的身體、指縫間的泥土、體重往下壓進土壤的觸感,
  讓克萊兒看見了萬物彼此之間如何緊密相繫,從中找到扎根生長的力量。
 
  栽種讓她找回了自己,爬梳了與祖先的連結。栽種也讓她領悟人與人,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
 
  「我想要居住的地方是放棄劃分與控制的欲望,在那裡園圃側邊的植物可以溢出到小徑上。人們都是有意圖、無章法地種植,並且歡迎所有的生物。沒有任何邊界或劃分、身分識別,或者人為編造的認為我們彼此分離的看法,能夠讓我相信我不屬於大地。
 
  歸屬感是名詞,但更像是動詞。這種歸屬感就像土壤一樣需要培養,因此每當我感覺歸屬感悄悄溜走,或是從手中被奪走時,我就播下另一顆種子,相信它會在我如今生活的這片土地上萌芽生長。」
 
  人在大地之上生長,沒有誰應該在這裡或者滾出去,朱槿當然也可以於其所在──繁花盛開。
 
  ★土地與栽種所教給我們的智慧──
 
  ◆農場上不是每項工作都像收成那樣令人歡欣鼓舞,而是為植物茁壯成長做好準備的卑微、不起眼的整地工作。除草向我們示範了在引導、促使植物成長茁壯的過程中所需要的勤奮和信念,顯示了這個過程不是只有輝煌成就。
 
  ◆儘管種植食物是我們所做一切的基礎,卻遭到貶低詆毀,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我發現遠比自身大得多的強大體系,因鼓勵我們大家相信這工作會貶低身分而獲益,但是他們錯了,栽種食物比什麼都重要。
 
  ◆我們身為一種物種抱持著錯誤的信念,相信只要我們有辦法就能保護自己免受生命本質的變幻無常的影響。事實上,我們做任何事都無法確保一切會安穩無恙,栽種人和園藝家都清楚這點。這種智慧會超越花園邊緣滲入我們的生活中。
 
  ◆聽到「外來種」一詞,即使是和「入侵」分開,我也會反胃,但我覺得令人擔憂的是這兩個用語之間公認的聯繫。存在於這國家的所有外來物種是否都具有侵略性?不是,如同繡球、吊鐘花、茶花、風信子和其他成千上萬的物種所證明的,許多外來物種都表現得令人滿意,並且種植在許多人的花園裡。
 
  ◆就像自然界的植物和生物一樣,我們本身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實體,而是一直處在變化的狀態。如同葉子、嫩芽或花蕾的出現,我們總是持續不斷地在變化。我們穿越不再需要的東西,隨著每個新的一天的開始,再次成長。
 
  ◆栽種食物是我修復破碎心靈的方法,也是我將自己織回豐富而大膽的祖先織錦的方式。因為有植物當我的嚮導,因此現在我明白了,儘管我以為自己沒有可稱為家的地方,但是我――我們的真正歸屬是大地。
 
名人推薦
 
  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專文推薦
 
  王盛弘(作家)
  陳又津(作家)
  廖雲章(獨立評論@天下頻道總監)
  蔡珠兒(作家)
  ──好評推薦(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