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繼2011年《資中筠自選集》、2013年《老生常談》之後,著名學者資中筠的又一個自選集,收入其2013-2022年間尚未入集的文章,以及講座整理稿、訪談記錄。全書共兩卷、八輯,涉及學術思考、公共話題、私人生活等各個方面。上卷四輯為:文化教育、公益與社會改良、閒情與雜感、訪談錄,下卷四輯為:歷史與救國、世界觀察、思故人、音樂家園。
「難求於世有濟,但行此心所安。」資先生修改曾國藩名句自況,不阿世,不迎俗,宣導中國人擺脫「帝師」情結,洋洋五十萬言,所思所慮,還是「生於斯、長於斯、終老於斯的本鄉本土。」
本文集中有一篇《国家兴亡,匹夫无责》,诠释顾炎武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广为流传中,"天下"常被代以"国家"。其实顾的原意是把"天下"与"国家"分开,明确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另外一篇最新写的《国际研究的反思》,最后一段主张学者采取更为超脱、更高瞻远瞩的立场,与政客拉开距离。这是我的一贯治学和发声的态度,但很少为人所理解。--摘自资中筠《自序》
我们经历过登峰造极的造神运动,一个人受到万民的膜拜,这是制度问题。在集权的制度下,没有人敢发表不同的意见。但假如没有人拜,这个神就不存在了。事实是,仍有很多人习惯于崇拜皇权,认为掌权者即是皇帝,总会做出英明的决断,坏事都是底下人干的,天皇永远圣明,这就是一种文化,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制度会鼓励一种文化。--摘自资中筠《从文化制度看当代中国的启蒙》
本書特色
|獨立思想之華章,自由精神之光芒|
九十二歲之高齡,筆耕不輟,中國仍然敢於發聲的知識分子,最受尊敬的聲音
──資中筠最新自選集(2013-2022)
「難求於世有濟,但行此心所安。」資先生修改曾國藩名句自況,不阿世,不迎俗,宣導中國人擺脫「帝師」情結,洋洋五十萬言,所思所慮,還是「生於斯、長於斯、終老於斯的本鄉本土。」
本文集中有一篇《国家兴亡,匹夫无责》,诠释顾炎武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广为流传中,"天下"常被代以"国家"。其实顾的原意是把"天下"与"国家"分开,明确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另外一篇最新写的《国际研究的反思》,最后一段主张学者采取更为超脱、更高瞻远瞩的立场,与政客拉开距离。这是我的一贯治学和发声的态度,但很少为人所理解。--摘自资中筠《自序》
我们经历过登峰造极的造神运动,一个人受到万民的膜拜,这是制度问题。在集权的制度下,没有人敢发表不同的意见。但假如没有人拜,这个神就不存在了。事实是,仍有很多人习惯于崇拜皇权,认为掌权者即是皇帝,总会做出英明的决断,坏事都是底下人干的,天皇永远圣明,这就是一种文化,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制度会鼓励一种文化。--摘自资中筠《从文化制度看当代中国的启蒙》
本書特色
|獨立思想之華章,自由精神之光芒|
九十二歲之高齡,筆耕不輟,中國仍然敢於發聲的知識分子,最受尊敬的聲音
──資中筠最新自選集(201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