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心觀心,
照見念頭全都是一味心性的遊戲。
心什麼也沒有,
了無中心與邊際,了無過去、現在與未來,
空愣愣、明燦燦。
照見念頭全都是一味心性的遊戲。
心什麼也沒有,
了無中心與邊際,了無過去、現在與未來,
空愣愣、明燦燦。
若把修持佛法當作一種心靈療法,追求「好受、好過」的生活,你朝向的目標即是輪迴。若你是為了淨除惡業與障蔽,了知一切身心的苦樂、憂喜感受與念頭皆是心的遊戲,認出本具的心性,那麼,你的目標即是趣向解脫。
本書主要宣說的法教即是岡波巴尊者所強調的「願道斷惑」,內容架構則是以修行者趨入金剛乘的修持順序為本。藉由領受灌頂與修持本尊法等「道」,我們斷除將身心等顯相執為實有的串習,而證得解脫。
第一部「能熟」,解釋「灌頂」的意義與重要性。當我們從具德的上師處領受灌頂而成熟,在身、語、意當中種下實證的種子後,我們便有能力進入已然存在的「基」(佛性)之中。
第二部「解脫竅訣」,是包含前行法的教授。共的前行法使我們轉心向法;不共的前行法則始於皈依並結合大禮拜或發起菩薩心,在徹底降伏粗重的我執煩惱後,我們便能領受大圓滿的直指竅訣,認識大圓滿之見。
第三部「正行」,說明「本尊法」的修持,其中包含生起次第、觀想本尊、持誦咒語、薈供與圓滿次第。甚深的生起次第使我們能夠透過本尊、咒語、三摩地三壇城的形式,認出本尊是一切色相的自性,咒語是一切音聲的自性,三摩地是意的自性,而能即身證悟;圓滿次第則令我們了悟本尊無異於自身本就已然證悟的佛性。
第四部「結行」,涵蓋薈供與迴向。我們供養食子以驅除障蔽的勢力,藉由舉行薈供,而與所有的傳承上師、空行、護法和諧共處。在秘密的層次上,我們體驗諸法為清淨,諸法都是和諧一致的。
本書也包含了修持上師相應法、金剛薩埵法、獻曼達等法教,這些修持法門都結合了大圓滿的見地,而大圓滿即是金剛乘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