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毒物:那些原本滋養我們的,是如何變質成了傷害 | 拾書所

心靈毒物:那些原本滋養我們的,是如何變質成了傷害

$ 284 元 原價 360
發掘內在困頓,減少內耗,找到安心的生存狀態

  因網路的發達,現今無疑是全世界最緊密連結的一刻,人們的身心,理當因為緊密的連結而過得更加健康,但事實卻是相反。

  在台灣,有8.9%的人罹患憂鬱症狀,大約200萬人,其中重度憂鬱者,約佔5.2%,約125萬人。憂鬱症也是造成人類社會整體疾病負擔前十名疾病中的第二名。由此可知,人們的身心健康並沒有因為外在的物質生活進步而提升。看似多樣選擇,卻成了過量刺激,讓人身心疲憊。

  在追求愉悅的過程中,我們常常不自覺地追求更多的刺激和滿足。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我們對刺激的耐受性增加,渴望更高強度和新鮮感的刺激來獲得相同的愉悅。使我們陷入無法滿足的循環,有時甚至導致極端的行為和失衡的狀態。

  這種追求「越多越好」的心態,不僅體現在個人層面,也反映在社會和全球層面上。人們為了追求個人的愉悅和優越感,不惜犧他人的利益,導致了各種衝突和問題的產生。

  觀察周遭,是否發現身邊有這類型的人:
  ▶聰明、優秀學生為何突然變得暴力相向?
  因總是在討好他人,無法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覺得自己很無能,而無能會使人發狂。

  ▶胖虎型人的困境是什麼?
  暴力與「狂喜」的經驗密不可分,藉由暴力追尋自我價值與愉悅感。
  唯有理解內在破壞的慾望,誠實面對內心,才能拿取回自身的掌控權,不被暴力所驅策。

  ▶想當好好先生、小姐
  這類人的自我價值,建立在照顧與成就別人上。過度在意他人、自我犧牲的心態其實是自我價值感低落。唯有面對自己的傷,才能跳脫困境。

本書特色

  書中各篇章以一般生活常見的事件為主題,除校園及職場的主題外,還包含了老後心靈照護及現代常見的3C成癮問題。搭配專業心理師的分析,帶領讀者深入探討那些常見卻不知道如何解決的心理困擾。

誠摯推薦

  誠摯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作家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