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漫波季刊第17期:海洋開發與海洋生物保育 | 拾書所

海洋漫波季刊第17期:海洋開發與海洋生物保育

$ 95 元 原價 100
  本期文章主要呼應2023 APEC年度主題「為各方創造具韌性且永續的未來」,邀請專家及實際經營者分享離岸風電、天然氣接收站、台泥工業港及人工海岸等人為開發利用,如何與海洋生態共存共榮的案例,共同探討因應氣候變遷、海洋環境保育及永續利用領域的解方。

  「國際廣角鏡」從參與2023 ACAP及主辦APCE相關會議經驗談起。APEC第21 屆海洋與漁業工作小組(OFWG)年會,該組織經濟體仍以「海洋廢棄物」、「打擊非法、未報告、未受規範漁捕」及「小規模漁業及水產養殖」三大路徑圖,透過能力建構、經濟體合作、跨區域整合,持續推進並建構亞太區域海洋生態與漁業永續的最佳實踐藍圖;「第22屆APEC企業/私人部門參與海洋環境永續性圓桌會議」,共14個經濟體及逾200人參與,由澳洲Ross分析公司負責人Keith Reid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副教授曾筱君共同主持的政策建議圓桌會議,總結與會經濟體初步共識,面對高度不確定性及複雜的海洋環境永續的挑戰及展望,透過公私協力投入更多科學調查、尊重在地與原住民、保育與經濟共榮、國際交流合作等逐步落實,也呼應海委會主委管碧玲於開幕所提,開發利用與漁業應該攜手共榮並走在海洋保育的道路上,期盼結合亞太經濟體公私部門力量共創海洋星球永續發展。另一個國際議題,則邀請南華大學葉裕民副教授分享,臺灣團隊參與2023 ACAP第13屆信天翁與水薙鳥保育協定諮詢委員會議之經驗,漁業混獲是海鳥保育的重要課題,目前國際規範最主要及最有效的忌避措施為「避鳥繩」、「支繩加重」及「夜間投餌」三種,會議提及不建議遠洋延繩釣漁業以雷射光作為海鳥保育忌避措施;另外,發展「電子觀察員」輔助漁業管理也是國際關注的重點。

  全文可至海保署官方網站(海洋保育教育>海洋保育教育出版品>海洋保育季刊)閱覽。

  封面故事
  飛旋海豚
  在臺灣常見於宜蘭龜山島、花蓮七星潭海域,水面活動活躍,常見擊浪、豚游、旋轉跳耀等動作。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