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華人世界(乃至全球)第一次以「共生哲學」角度挖掘、闡發老莊思想的創新之作。
近來,臺灣在新一波疫情(COVID-19)衝擊挑戰下,從政治意識型態的鬥爭,又擴張為「疫苗政治化」的人權與階級之爭。凡此種種,皆讓我們對人類未來、美中未來、東亞未來、臺灣未來,充滿憂患意識而不能不迫切呼籲「共生」。
「共生」(co-existence, co-living, co-becoming),是自然界的存在實情,也是生物界演化不歇的基本道理。用古典中國哲學的概念來說,「共生」乃「天道」運行與彰顯之所在。
正是緣起於「時代感受」與「共生需求」,筆者們即在中山大學發起「漢學之島:中山大學跨文化國際漢學的共生哲學」一平台(Forum)。
一是希望讓臺灣各執己見的是非立場,能夠展開辯證對話的轉化契機。
二是希望在跨文化視域下,積極開發古典漢學「通古今,通東西」的價值潛力,回應當前時勢所需的「共生哲學」之思想資源。
本書應是華人世界(乃至全球),第一次以「共生哲學」角度,挖掘闡發老莊思想的創新之作,邀集各方學者一同在平台對話的十個講次記錄,苦思困頓時局所結籽出來的第一顆果實。我們將「老莊思想」與「共生哲學」如此緊密鏈結起來,是接受時代刺激下的思想回應。可見,哲學概念的開採與興發,原就離不開時代的挑戰與回應。
近來,臺灣在新一波疫情(COVID-19)衝擊挑戰下,從政治意識型態的鬥爭,又擴張為「疫苗政治化」的人權與階級之爭。凡此種種,皆讓我們對人類未來、美中未來、東亞未來、臺灣未來,充滿憂患意識而不能不迫切呼籲「共生」。
「共生」(co-existence, co-living, co-becoming),是自然界的存在實情,也是生物界演化不歇的基本道理。用古典中國哲學的概念來說,「共生」乃「天道」運行與彰顯之所在。
正是緣起於「時代感受」與「共生需求」,筆者們即在中山大學發起「漢學之島:中山大學跨文化國際漢學的共生哲學」一平台(Forum)。
一是希望讓臺灣各執己見的是非立場,能夠展開辯證對話的轉化契機。
二是希望在跨文化視域下,積極開發古典漢學「通古今,通東西」的價值潛力,回應當前時勢所需的「共生哲學」之思想資源。
本書應是華人世界(乃至全球),第一次以「共生哲學」角度,挖掘闡發老莊思想的創新之作,邀集各方學者一同在平台對話的十個講次記錄,苦思困頓時局所結籽出來的第一顆果實。我們將「老莊思想」與「共生哲學」如此緊密鏈結起來,是接受時代刺激下的思想回應。可見,哲學概念的開採與興發,原就離不開時代的挑戰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