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與隨之而生的「時代病」,
柔石透過朱勝蠫的悲劇一生控訴著舊社會──
四周是怎樣地黑暗呵!
夜之勢力的洶湧與澎湃,
我明白地體驗著了。
但誰願做奴隸的死囚?
榮耀的死等待著!
出發罷!向前進行!
這是最後的動作。
柔石透過朱勝蠫的悲劇一生控訴著舊社會──
四周是怎樣地黑暗呵!
夜之勢力的洶湧與澎湃,
我明白地體驗著了。
但誰願做奴隸的死囚?
榮耀的死等待著!
出發罷!向前進行!
這是最後的動作。
朱勝蠫出身清寒。大學二年級時失學,後來雖到C社工作,但無法接受被頤指氣使而辭職。貧病交加的朱勝蠫幾乎瀕臨崩潰,甚至到了變態的地步。面對朋友們的關心他無動於衷,而被催婚一事更使其鬱悶的心又蒙上一層可悲的病態。他突然對房東女兒的身體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慾望,過量飲酒下神智不清地闖進了房東的屋裡……頭腦稍清醒後,一股罪惡感湧上心頭,他自責、自戕,甚至想投河自殺,卻因想起母親而作罷。
而後,朱勝蠫收到一封弟弟的信,其中敘述了母親對他的關切之情。返鄉前,他向阿珠懺悔,勸她「以毒攻毒」對待黑暗的社會。回家後,媒人的催婚使他十分反感,而強烈的母愛也使他既感動又難堪。為求清靜,他堅持獨自遷入荒涼的妙相庵。當夜,與一位豁達的中年尼姑一番長談,使他在佛家哲學中得到頓悟,內心充滿希望。
然而,接著卻傳來謝家姑娘因他拒婚而自縊的噩耗,他又感到自責和內疚。他跑到她的遺體前,在她臉上送上冰冷的吻,而後自殺。他的朋友們決定立一塊碑在他和謝家姑娘合葬的墓前,並刻上「舊時代之死」。
【富於時代意義】
藉由描寫一個青年知識分子悲劇的人生,側面烘托了當時封建社會陳腐。透過其病態心理反映了新思想的覺醒並批判舊時禮教。
【豐富人物心理】
使用大量且豐富的心理活動來表現人物性格。透過人物內心恣意且衝動的意象與反覆的心理活動,呈現了主角紊亂的思維。忠實呈現了傳統的政治結構和倫理道德根基動搖之際,人們的矛盾心境和糾葛選擇。
本書特色
本書是柔石的長篇小說,描寫了在軍閥統治的黑暗年代,主角朱勝蠫在生命最後八天中所經歷的苦痛與變態心理。柔石精心刻劃了一個思想複雜、內心充滿矛盾的知識青年,並描繪了他在陳腐封建社會的一生。作者並無批判文人的精神狀態,而是試圖透過朱勝蠫這一正面人物的悲劇控訴舊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