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破百萬《空谷幽蘭》作者比爾.波特(Bill Porter)新作
比爾.波特,美國著名漢學家、翻譯家,
曾將唐代詩人李白、韋應物等人作品譯為英文,
掀起歐美各國品讀唐詩的熱潮。
1975年,他在臺北某書店看到一本線裝的《陶淵明詩》,
陶淵明退官歸隱,但不遁入山中,在廬山腳下耕種、飲酒會友,
正是作者最嚮往的生活,於是他三次前往廬山腳下陶淵明故里實地探訪。
2015年,好友也是本書譯者李昕送給他一本《和陶合箋》,
內容是蘇東坡為每一首陶淵明的詩寫「和詩」。
(和詩由兩首以上的詩組成,第一首是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
原來,蘇東坡在仕途重挫、人生困惑,需要找人傾訴時,
他選擇了早他700年出生的五柳先生陶淵明為對話知己,
透過閱讀、附和陶淵明的詩,重整自己的心態。
千年前的大文豪和1,700年前的詩人,竟然穿越時空進行對話,
這是多麼神奇和動人的靈魂撞擊!
作者決定親訪蘇東坡寫「和陶詩」的山川形勝和古井舊居,
從揚州開始,沿著蘇東坡貶官惠州、儋州之路,最後北歸常州,
親身感受這場橫跨700年、兩位文豪的靈魂撞擊。
◎「我不如陶生,世事纏綿之」,與偶像對話之始
在揚州尋訪谷林堂──這是蘇東坡為紀念貴人歐陽修而建。
57歲,蘇東坡任揚州知州,心中已有歸隱想法,但還不忍放棄仕途,
糾結之際,他與陶淵明精神對話,唱和20首〈飲酒〉詩。
每到訪一處詩人生活過的地方,比爾波特都會朗讀一首詩表達敬意,
在這裡他讀〈和陶飲酒〉其一:「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我領會飲酒的樂趣,即使不喝酒、拿著空杯,也是享受。)
◎飽吃惠州飯,細和淵明詩
蘇東坡被貶至惠州,雖有官職,生活仍然貧困。
沒酒可喝時,他想起了陶淵明:
「誰謂淵明貧,尚有一素琴。心閑手自適,寄此無窮音。」
陶淵明雖窮,還有一張琴;我也窮,但我有陶淵明。
◎放逐儋州,東坡不幸海南幸
歷經大風大浪、來到儋州,蘇東坡更加體悟陶淵明的超然,
抱持著不再北歸的心,他打算安居下來,在一首和陶詩裡寫道:
「借我三畝地,結茅為子鄰。鴃舌倘可學,化為黎母民。」
(我要在這裡蓋房子,成為你的鄰居,也學你的方言,成為海南本地人。)
◎廬山敬淵明與東坡
旅途終站,來到陶淵明隱居的廬山,偶然見到蘇東坡落款「歸去來兮」
──陶淵明最後一次當官,只做了八十幾天就辭職,
〈歸去來兮辭〉描寫他歸隱田園、重返自然的喜悅;
而蘇東坡遠謫儋州,田園生活實屬不得已,但他在這首詩中找到內心寧靜,
形體在異鄉漂流,卻創造出心靈的桃花源。
無論境遇順逆,蘇東坡總能療癒自己,
只因他心中有陶淵明這位知己。
漢學家親訪行旅足跡,感受兩大文豪的靈魂撞擊。
名人推薦
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
虎尾科大語言中心教授、詩人/王文仁
FB粉絲團「Lijune.綠君麻麻」版主/綠君麻麻
比爾.波特是個美國人,但他比許多華人更深入抵達了傳統中華文化的核心。那裡不僅有遠去的詩歌和田園,還有閃亮的人格與風骨。──作家/蔣方舟
比爾.波特在《一念桃花源》中,用酒和詩跟千年前的詩人對話,把讀者帶到久遠年代前,桃花源般的詩境裡。──音樂創作者/胡德夫
比爾.波特,美國著名漢學家、翻譯家,
曾將唐代詩人李白、韋應物等人作品譯為英文,
掀起歐美各國品讀唐詩的熱潮。
1975年,他在臺北某書店看到一本線裝的《陶淵明詩》,
陶淵明退官歸隱,但不遁入山中,在廬山腳下耕種、飲酒會友,
正是作者最嚮往的生活,於是他三次前往廬山腳下陶淵明故里實地探訪。
2015年,好友也是本書譯者李昕送給他一本《和陶合箋》,
內容是蘇東坡為每一首陶淵明的詩寫「和詩」。
(和詩由兩首以上的詩組成,第一首是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
原來,蘇東坡在仕途重挫、人生困惑,需要找人傾訴時,
他選擇了早他700年出生的五柳先生陶淵明為對話知己,
透過閱讀、附和陶淵明的詩,重整自己的心態。
千年前的大文豪和1,700年前的詩人,竟然穿越時空進行對話,
這是多麼神奇和動人的靈魂撞擊!
作者決定親訪蘇東坡寫「和陶詩」的山川形勝和古井舊居,
從揚州開始,沿著蘇東坡貶官惠州、儋州之路,最後北歸常州,
親身感受這場橫跨700年、兩位文豪的靈魂撞擊。
◎「我不如陶生,世事纏綿之」,與偶像對話之始
在揚州尋訪谷林堂──這是蘇東坡為紀念貴人歐陽修而建。
57歲,蘇東坡任揚州知州,心中已有歸隱想法,但還不忍放棄仕途,
糾結之際,他與陶淵明精神對話,唱和20首〈飲酒〉詩。
每到訪一處詩人生活過的地方,比爾波特都會朗讀一首詩表達敬意,
在這裡他讀〈和陶飲酒〉其一:「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我領會飲酒的樂趣,即使不喝酒、拿著空杯,也是享受。)
◎飽吃惠州飯,細和淵明詩
蘇東坡被貶至惠州,雖有官職,生活仍然貧困。
沒酒可喝時,他想起了陶淵明:
「誰謂淵明貧,尚有一素琴。心閑手自適,寄此無窮音。」
陶淵明雖窮,還有一張琴;我也窮,但我有陶淵明。
◎放逐儋州,東坡不幸海南幸
歷經大風大浪、來到儋州,蘇東坡更加體悟陶淵明的超然,
抱持著不再北歸的心,他打算安居下來,在一首和陶詩裡寫道:
「借我三畝地,結茅為子鄰。鴃舌倘可學,化為黎母民。」
(我要在這裡蓋房子,成為你的鄰居,也學你的方言,成為海南本地人。)
◎廬山敬淵明與東坡
旅途終站,來到陶淵明隱居的廬山,偶然見到蘇東坡落款「歸去來兮」
──陶淵明最後一次當官,只做了八十幾天就辭職,
〈歸去來兮辭〉描寫他歸隱田園、重返自然的喜悅;
而蘇東坡遠謫儋州,田園生活實屬不得已,但他在這首詩中找到內心寧靜,
形體在異鄉漂流,卻創造出心靈的桃花源。
無論境遇順逆,蘇東坡總能療癒自己,
只因他心中有陶淵明這位知己。
漢學家親訪行旅足跡,感受兩大文豪的靈魂撞擊。
名人推薦
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
虎尾科大語言中心教授、詩人/王文仁
FB粉絲團「Lijune.綠君麻麻」版主/綠君麻麻
比爾.波特是個美國人,但他比許多華人更深入抵達了傳統中華文化的核心。那裡不僅有遠去的詩歌和田園,還有閃亮的人格與風骨。──作家/蔣方舟
比爾.波特在《一念桃花源》中,用酒和詩跟千年前的詩人對話,把讀者帶到久遠年代前,桃花源般的詩境裡。──音樂創作者/胡德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