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4年外匯體制改革以來,中國外匯儲備量一直在穩定增長,尤其是近年來,增長規模越來越大,年均增長2000多億美元。中國人民銀行為此而投放的外匯占款大量增加,導致中國貨幣供應量增速過快,國內面臨的通貨膨脹壓力越來越大。本書圍繞相關問題展開了探討。
首先,本書認為中國外匯儲備增長來源的主要渠道是經常項目順差和外商直接投資,而在目前匯率水平比較穩定的情況下,中國的外匯儲備增長具有很強的穩定性。然後結合外匯儲備增長的國際趨勢,提出目前亞洲外匯儲備增長的根本原因是當前非均衡國際貨幣體系的中心一外圍結構。位於國際貨幣體系中心的國家擔負著提供國際貨幣的職能,而外圍國家為獲得國際貨幣就只有保持巨額順差。
其次,本書在比較各種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理論後,運用協整分析方法和H—P濾波分析方法計算中國外匯儲備適度規模,提出目前中國外匯儲備存在大量過度的結論。運用狀態空間模型和Kalman濾波方法對中國的外匯儲備規模進行動態預測,認為中國外匯儲備將保持穩定增長,2006年底,規模便將達到I萬億美元以上。大量持續過度的外匯儲備,勢必引起中國宏觀經濟波動。本書對外匯儲備過度引起的中國進出口、匯率和物價等方面的變化進行了實證分析。
本書重點關注中國外匯儲備規模增長的一個直接表現——外匯占款問題,分析了外匯儲備增長對貨幣供應產生影響的機理;通過因果檢驗和協整分析,得出外匯儲備增長是引起中國貨幣供應量變動的Granger原因,兩者之間存在著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的結論;運用VAR模型進一步對外匯儲備增長、貨幣供應增加和通貨膨脹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提出外匯儲備增長對中國貨幣供應增加和通貨膨脹分別存在3個季度和6個季度的時滯;構建中央銀行反應函數,對中國貨幣沖銷的效果和可持續性進行分析,得出我國沒有達到完全沖銷以及我國貨幣沖銷空間很小、沖銷政策不能長期持續的結論。
最後,本書針對如何減小中國外匯儲備大幅增長的影響提出建議:保持外匯儲備合適的規模和結構;進一步完善中國的匯率形成機制;完善中央銀行沖銷干預的政策措施。
首先,本書認為中國外匯儲備增長來源的主要渠道是經常項目順差和外商直接投資,而在目前匯率水平比較穩定的情況下,中國的外匯儲備增長具有很強的穩定性。然後結合外匯儲備增長的國際趨勢,提出目前亞洲外匯儲備增長的根本原因是當前非均衡國際貨幣體系的中心一外圍結構。位於國際貨幣體系中心的國家擔負著提供國際貨幣的職能,而外圍國家為獲得國際貨幣就只有保持巨額順差。
其次,本書在比較各種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理論後,運用協整分析方法和H—P濾波分析方法計算中國外匯儲備適度規模,提出目前中國外匯儲備存在大量過度的結論。運用狀態空間模型和Kalman濾波方法對中國的外匯儲備規模進行動態預測,認為中國外匯儲備將保持穩定增長,2006年底,規模便將達到I萬億美元以上。大量持續過度的外匯儲備,勢必引起中國宏觀經濟波動。本書對外匯儲備過度引起的中國進出口、匯率和物價等方面的變化進行了實證分析。
本書重點關注中國外匯儲備規模增長的一個直接表現——外匯占款問題,分析了外匯儲備增長對貨幣供應產生影響的機理;通過因果檢驗和協整分析,得出外匯儲備增長是引起中國貨幣供應量變動的Granger原因,兩者之間存在著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的結論;運用VAR模型進一步對外匯儲備增長、貨幣供應增加和通貨膨脹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提出外匯儲備增長對中國貨幣供應增加和通貨膨脹分別存在3個季度和6個季度的時滯;構建中央銀行反應函數,對中國貨幣沖銷的效果和可持續性進行分析,得出我國沒有達到完全沖銷以及我國貨幣沖銷空間很小、沖銷政策不能長期持續的結論。
最後,本書針對如何減小中國外匯儲備大幅增長的影響提出建議:保持外匯儲備合適的規模和結構;進一步完善中國的匯率形成機制;完善中央銀行沖銷干預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