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蘭亭序 | 拾書所

王羲之蘭亭序

$ 104 元 原價 120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三五三年)三月初三,王羲之與謝安、孫綽、支遁等社會名流及親朋好友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的蘭亭為『修禊』之會。

按古時傳統,農歷三月三日上巳節這天,人們要在和煦的春風中來到水邊,游玩嬉戲,以期消災祈福,稱為『修禊』。

王羲之他們列坐溪邊,由書童將盛滿美酒的羽觴放在水面上,任其漂流到各人面前,依此飲酒賦詩,暢敘幽情。

此次雅集共得詩三十七首,編為《蘭亭集詩》。大家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王羲之寫一篇序文,記錄這次雅集。

於是王羲之於酒酣神飛之際,采用特選的蠶繭紙、鼠須筆為此詩集作序,寫下了千古美文《蘭亭序》。

《蘭亭序》又稱《蘭亭集序》《臨河序》《禊序》。序文描繪了蘭亭的美景和集會的盛況,抒發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隨化,終期於盡』的感嘆。作者時喜時悲,文章也極盡波瀾起伏、抑揚頓挫之美。

作為古代散文名篇的《蘭亭序》,同時又是千百年來令無數書法愛好者傾倒的書法名作,被譽為『天下行書』。

其書法飄逸流暢,變化多端,如行雲流水而又筆力雄健。全文共計三百二十四字,凡是重復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的二十一個『之』字,各具風韻,堪稱一絕。

據說,王羲之酒醒之后曾多次重寫《蘭亭序》,但始終寫不出當時的神采。唐太宗李世民十分喜歡王羲之的書法,用幾近騙取的手段得到了《蘭亭序》的真跡,即令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馮承素等臨摹翻刻,分賜皇子、近臣,世稱唐人摹本。

據傳,王書原本已被唐太宗作為殉葬品帶入了昭陵。

今天我們無緣得見《蘭亭序》的真面目了,所幸我們還有唐代流傳下來的唐人摹本,這幾種摹本也不失為難得的珍品,其中以神龍本為。

神龍本《蘭亭序》,由馮承素臨摹,因卷首有唐中宗李顯『神龍』年號小印,故稱。紙本,行書,縱二十四點五厘米,橫六十九點九厘米。此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筆法、結構、章法都頗得原本神韻,被認為是好的摹本。刻入『蘭亭八柱』,列第三。此本卷前隔水有『唐摹蘭亭』四字標題,引首有乾隆皇帝題寫『晉唐心印』四字。后紙有宋至明二十家題跋、觀款,鈐鑒藏印一百八十余方。此本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冊即據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神龍本影印出版,供廣大書法愛好者臨習參考。

二○一四年十一月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