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長篇小說。作品由兩條線索構成:一條是安娜與卡列寧、沃倫斯基之間的家庭、婚姻和愛情糾葛;一條是列文和基蒂的愛情生活及列文進行的庄園改革。安娜是一個上流社會的貴婦人,年輕漂亮,追求個性解放和愛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卻是一個性情冷漠的「官僚機器」。
一次在車站上,安娜和年輕軍官沃倫斯基邂逅,后者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終安娜墮入情網,毅然拋夫別子和沃倫斯基同居。但對兒子的思念和周圍環境的壓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漸發現沃倫斯基並非理想人物。在相繼失去兒子和精神上最后一根支柱——沃倫斯基后,安娜發現自己再也無法在這個虛偽的社會中生活下去,絕望之余,她選擇了卧軌自殺。
托爾斯泰是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世襲伯爵,曾參加克里米亞戰爭。返回雅斯納•亞波利亞納的農庄后致力於農民教育。1862年結婚后,創作了俄羅斯文學史上的巨著《戰爭與和平》(1859~1869)、《安娜•卡列尼娜》(1875~1877)。
一次在車站上,安娜和年輕軍官沃倫斯基邂逅,后者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終安娜墮入情網,毅然拋夫別子和沃倫斯基同居。但對兒子的思念和周圍環境的壓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漸發現沃倫斯基並非理想人物。在相繼失去兒子和精神上最后一根支柱——沃倫斯基后,安娜發現自己再也無法在這個虛偽的社會中生活下去,絕望之余,她選擇了卧軌自殺。
托爾斯泰是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世襲伯爵,曾參加克里米亞戰爭。返回雅斯納•亞波利亞納的農庄后致力於農民教育。1862年結婚后,創作了俄羅斯文學史上的巨著《戰爭與和平》(1859~1869)、《安娜•卡列尼娜》(1875~1877)。